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4-27 08:03
龚 雯
初春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狂风裹挟着沙砾,文红阳裹紧那被风沙染得愈发暗沉的红色工装,眯着眼,望向矗立在沙海之中的井架。28载悠悠岁月,他带领队伍勇闯沙漠戈壁,扬帆国际市场。
1997年,文红阳大学一毕业就扎进被誉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在这里,他从推钻杆的学徒做起,边摸索边成长,钻工、技术员、井队长、项目经理,在茫茫戈壁,一干就是十年。这十年里,他主导的《多措并举谱写节能降耗新篇章》方案,优化钻井液循环系统,年节省成本超千万元,获得中国石化管理创新三等奖。他牵头建立单井进度日管控、单井日成本写实机制,有力推动提速提效。
戈壁的风沙磨砺了他的技术,也淬炼出“拼命三郎”的精神。
职业生涯的转折在2006年到来。随着国际油价飙升,湖南钻井分公司将目光投向海外,彼时的文红阳面临人生重要抉择:是赴美国参加技术培训,还是孤身前往厄瓜多尔开辟未知战场。文红阳选择了后者。
抵达厄瓜多尔后,语言成了第一道难关。不懂西班牙语的文红阳,硬是靠连比带画与当地工人沟通。白天在工地查看设备布局,晚上蜷缩在闷热的工棚里研究图纸,反复优化钻机配置方案,还要自学西语。
南美热带雨林的气温长年逼近40摄氏度,汗水反复浸透的工服结出白花花的盐,蚊虫叮咬的脓包在手臂上连成一片,瘙痒难忍。但干技术出身的底气,让他精准把控设备配置,将初期投入压缩了20%,在热带雨林中立起了钻机。到2015年,厄瓜多尔项目已发展到6台钻机+3支技术服务队的规模。
“别人觉得是苦,我倒觉得是机会。”文红阳笑着说。
2019年,文红阳担任湖南钻井分公司经理。面对国内钻井市场饱和的状况,他带领队伍成功开辟沙特市场,巩固拓展了科威特市场。2024年新(续)签项目合同额6.52亿美元,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从沙漠戈壁到热带雨林,文红阳的足迹沿着中国石化“走出去”路线,走得坚定而有力。
当被问及何为石油人的担当时,他的答案刻在钻机设备的铭牌上,写在业主方的赞誉里,更融进那句掷地有声的誓言:“守成者没有出路,奋进者才有未来。市场在变,但石油铁军的拼劲永远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