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4-29 08:18
编者按: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开展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旨在褒奖近年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劳动者。中国石化有22人光荣入选全国劳动模范,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展现了石化员工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领域的责任担当,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让我们以劳模为榜样,汲取奋进力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化新篇章!
胜利油田 孟向明

孟向明,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现河庄采油管理区采油工,集团技能大师。带领团队取得技术成果10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实用新型专利87项、省部级以上成果55项。发表技术论文48篇,编创技术专著16部。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等国家级荣誉,山东省首席技师、中央企业大国工匠、石化名匠等15项省部级荣誉。
胜利油田 赵琢萍

赵琢萍,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采油管理八区采油工,胜利油田采油工技能大师。她取得国家级创新成果6项、省部级及其他级别创新成果30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3项。2023年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山东省劳动模范、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国石化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中原油田 史大海

史大海,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目标评价与井位部署方向专家,高级工程师。他深耕油气勘探领域,带领团队扎实开展探区区带评价及油气富集规律再认识,攻克中原探区“三新”领域油气规模增储难题,攻关形成多项关键技术,发表论文8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发现奖6项。先后获得河南省劳动模范、中国石化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奖等荣誉。
江汉油田 吴世强

吴世强,江汉油田地质综合高级专家,高级工程师。他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扎根江汉盐湖盆地十五载,带领攻关团队发现江汉碳酸盐岩储层新类型油藏,入选中国石化2022年十大油气勘探发现成果;在潜江凹陷潜四下新层系碳酸盐岩勘探取得重大进展,获集团公司油气勘探重要突破一等奖。先后获得湖北青年五四奖章、湖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石化机械 权海峰

权海峰,石化机械公司数控车床工首席技师,集团技能大师。他带领团队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攻关,完成超大功率全电动压裂泵加工试制及技术改进,取得技术攻关成果200余项,解决生产难题超230个,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项,培养数控技能人才200余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石化名匠、湖北省技能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茂名石化 岑静芸

岑静芸,茂名石化研究院产品及技术服务管理室主管师,研究员。她坚守科研一线19年,潜心开发高端创效、绿色低碳的化工新产品,承担科技项目23个,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东省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石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得中国石化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奖、中国石化劳动模范等荣誉,2019年当选“中国好人”。
福建联合石化 吴良江

吴良江,福建联合石化生产部运行支持工程师,技师。他扎根石化一线33年,带领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完成创新创效项目252个,25项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奖项,为公司安全平稳生产、提质增效作出积极贡献。培养的徒弟有10余人在国家级和省级竞赛中获奖,2人获评中国石化技术能手。他先后获得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福建古雷石化 刘海峰

刘海峰,福建古雷石化生产运行部化工三部分部经理,高级工程师。他从事化工装置建设运行工作20余年,曾参与福建古雷石化主要化工装置的设计建设,自主开发的SBS(热塑性弹性体)装置核心顺序控制程序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先后组织实施15个装置运行增效项目,参与开发13种聚丙烯新牌号产品,有效增强产品在区域市场的竞争力。2022年被评为福建省重点项目“建设功臣”。
九江石化 庞 刚

庞刚,九江石化首席技师,特级技师。他扎根生产一线30年,秉承“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钻研精神,在平凡岗位上不断探索、超越,带领团队完成技术攻关19项,优化改进技术20余项,在2024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全国总决赛获二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省高层次C类人才、省双千高技能领军人才,中国石化精神文明建设标兵、技术能手等荣誉。
中科炼化 黄计杏

黄计杏,中科炼化化工二部副经理,高级工程师。他领衔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功开发出医用防护材料、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光伏膜料等产品,填补了中国石化华南区域产品生产空白。带领团队发现处理专项问题548项,实现首台国产35万吨/年挤压机组试车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和市场垄断,为大型机组设备国产化作出重要贡献。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河南炼化 郭建波

郭建波,河南炼化炼油二部重整装置班长,特级技师。他带领工作室成员提出合理化建议和优秀操作法65项,攻克操作难题68个,实施操作优化83项,在优化重整氢气增压机运行等8个技术方面开展创新。获国家专利授权8项,取得省部级技术创新成果5项,帮助多家企业新建重整装置开工。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洛阳市河洛工匠、中国石化技术能手、石化名匠等荣誉。
北京石油 尹钟葆

尹钟葆,北京石油京中分公司朝阳北片区党支部书记、经理。他发明了加油机静电导通快速检测、加油机检修收油、屋顶T形防堵等装置。以其名字命名的“尹钟葆创新工作室”,通过技术创新、技能传授、岗位练兵等方式聚才育才。他以匠心雕琢管理,实现片区3年盈利增长,经营效益稳居公司前列。他带领团队用“偏毫厘不敢安”的细致筑牢安全屏障,圆满完成重大政治活动期间的安全保供任务。
广东石油 杨应标

杨应标,广东石油中山分公司白石桥加能站站长。他18年坚持扎根技改一线,牵头成立杨应标劳模创新工作室,带领团队开展技改发明和科技创新,先后获得7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为企业培养了10多名优秀的技师和青年后备人才。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中国石化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秦 冰

秦冰,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集团高级专家。她扎根科研一线近30年,突破稠油降黏关键核心技术,相继开发多项稠油高效化学开发和油污土壤绿色修复技术,创新了稠油胶体体系基础理论,先后主持或承担两个国家“十三五”重大油气专项子项、1个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课题。她和团队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及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
燕山石化 刘劲松

刘劲松,燕山石化炼油厂第一作业区中压加氢装置操作工、集团技能大师。他二十九年如一日,扎根一线,专注钻研炼油加氢技术,先后提出优化建议100余项,带领工作室成员指导系统内临氢装置开停工30余次,解决47项生产瓶颈问题,组织实施20余项技术改造和生产优化。先后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军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中华全国总工会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
齐鲁石化 李 震

李震,齐鲁石化生产运行维护中心机泵维修钳工、集团技能大师。坚守检修一线30年,他从一名学徒钳工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大国工匠”,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带领团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核心机组自主检修,发现并成功处理机组原始设计缺陷,解决国内行业“卡脖子”问题;领衔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带领团队完成创新成果33项,获国家专利5项;参与山东省“技能大师”领航计划,培养高级技师、技师100余人。
镇海炼化 张 达

张达,镇海炼化副总工程师、生产部(调度部)经理。他带领攻关团队持续推进优化原油加工结构、降低原油成本,推进原油重质化;紧盯市场需求做好产品结构优化,积极开展生物航煤装置试生产工作;积极推动碳排放全过程管理工作,开展清洁能源替代,提升清洁能源供给能力。他全力推动能效提升工作,近3年,镇海炼化共实施能效提升项目68个,连续7次蝉联全国乙烯行业能效“领跑者”。
天津石化 王云强

王云强,天津石化炼油部经理、党委副书记。他先后参与千万吨级炼油工程、炼油产品结构调整及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和炼油提质改造项目的建设和生产运行,使天津石化炼油加工能力历史性提至1600万吨。他带领团队出色完成首产-50号低凝柴油等北京冬奥会清洁能源保供任务;实施系列管理创新和优化攻关,促使天津石化多项技术经济指标居中国石化前列,万元产值能耗创历史最好水平。
上海石化 富小青

富小青,上海石化先进材料创新研究院仪表维修工、集团仪表维修工技能大师。扎根一线37年,他先后参与国家“九五”计划等重点项目和18个国际技术服务项目,累计不停车维修仪表10余次,为企业实现降本减费;研制出9套创新装置,保障北京冬奥会火种采集和火炬组装传递,获得2项国家专利授权;带领团队完成上海石化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在线分析系统改进等多个攻关项目。
扬子石化 欧光文

欧光文,扬子石化芳烃厂重整联合装置班长、特级技师。他总结出装置隐患排查“三规律”、隐患处理“三方法”和紧急应急处理“黄金5分钟”理念,在基层一线得到广泛应用并受到高度认可。从2009年欧光文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解决各类影响装置安全稳定运行的瓶颈问题70余个。其创新成果获得中国石化技能人才创新成果二等奖,并被评为南京市职工十大先进操作法、江苏省全省职工“五小”活动省级优秀项目等。
湖南石化 梁红文

梁红文,湖南石化化工和材料领域集团高级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入职30多年来,他致力于绿色环保合成(热塑)橡胶生产技术开发,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是中国氢化SBC(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开创者之一。2006年,经他和团队共同努力,湖南石化建成国内首套万吨级SEBS工业装置并一次开车成功,填补国内SEBS生产空白。
海南炼化 董 震

董震,海南炼化副总工程师、炼油二部经理。2004年加入海南炼化以来,他敢闯敢试、敢为人先,逐步从班长成长为公司副总工程师。他牵头完成海南炼化聚丙烯运料车设计制作等关键技术工作,创国内同类聚丙烯装置首次开车用时最短纪录。他带领员工在保障13套装置平稳运行的同时,实现3套新装置一次开车成功,贯通炼化一体化流程。个人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称号,并获“海南省国资系统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