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4-30 08:16
陈 庞 胡文丽
柴文霞的人生轨迹,因一句话而转折。
13年前的“六一”儿童节,在参与共青团潍坊市委“微心愿”活动时,柴文霞被一个8岁男孩的愿望深深震撼——“想尝尝面包的味道”。当她带着零食大礼包踏入男孩家时,眼前出现的是黑暗潮湿的房屋和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抢夺零食的场景。男孩的茫然无助让她泪流满面,那一刻,她暗暗发誓:要帮助更多这样的孩子。
自此,这位普通的石化员工开启了她的公益长跑。从义工到资助人,从石化母亲到女童保护讲师,柴文霞累计志愿服务1344小时,长期资助10余名儿童,更以独特方式温暖着每个幼小心灵。
2017年深冬,柴文霞又一次叩响小钰的家门。9岁女孩从门缝探出皴红的小脸,却将双手藏在身后,指甲缝里积满的污垢令她害羞。这个与罕见病父亲相依为命的女孩,在柴文霞温柔的拥抱中第一次展露笑颜。当发现小钰故意留着长指甲只为等待她来修剪时,柴文霞读懂了孩子对母爱的渴望。8年来,剪指甲、梳头发、拥抱成为她们之间心照不宣爱的仪式。
为打开孩子的心扉,柴文霞独创“书信疗愈法”。“柴阿姨,是您让我懂得感恩”“高中成绩起落,但我会坚持”……这些被她珍藏的来信,记录着孩子们从自我封闭到敞开心扉的蜕变。她深知物资帮助是有限的,便考取助理社会工作师和女童保护讲师资格证,用专业知识守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在校园防性侵课堂上,柴文霞教会2000余名儿童自我保护;在深夜台灯下,她逐字批改资助孩子的作文,并将批注写成鼓励长信。她还发起“石化微光”助学队,带动20余名同事一起加入公益行列,她所在单位被评为“助学爱心单位”。
2024年,当资助多年的女孩美欣在成人礼上念出“我们早已是超越血缘的亲人”时,柴文霞的泪水再次决堤。这些曾蜷缩在命运角落的孩子,如今有人考上大学,有人成为幼师,更有人加入志愿者队伍传递爱心……从满足“面包心愿”到播种希望种子,柴文霞用13年的坚守证明:微光虽弱,聚之成炬。她常说:“公益不是瞬间的感动,而是细水长流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