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杂志2025年第5期 时间:2025-05-12 15:57
吕晓东 隋谨伊 张 晨
➤国内以卫星化学为代表的以乙烷为原料的一体化企业实现了逆周期盈利
➤美国是全球目前唯一规模化出口乙烷的国家,其中50%以上流向亚洲市场,我国几乎所有的乙烷进口都来自美国。随着国内进口乙烷规模不断扩大,乙烷单一来源进口模式的风险也逐渐暴露,特别是特朗普上台后发起关税战,更是将单一来源的进口乙烷推向企业最为担心的境地
➤初步测算表明,在布伦特油价65美元/桶的情况下,对美乙烷加征34%关税时,国内乙烷裂解成本已贴近石脑油裂解成本,如关税水平继续上涨,国内乙烷裂解将失去竞争力
➤美国乙烷供应能力、出口瓶颈、物流成本等都将冲击项目效益,其他风险方面,由于北美乙烷市场流通性不强,参与者有限,现货市场价格往往受到场内个别交易群体影响导致价格变化较大,市场上尚缺乏能够有效对冲乙烷价格风险的金融工具,也导致企业在市场大幅变动时缺少有效保护
近年来,国内进口乙烷制乙烯项目实现逆周期的大幅盈利,并吸引国内大量石化企业加快进入该领域。但相关项目面临单一进口来源的贸易风险、物流运输风险、海外项目竞争风险及资源价格风险等一系列问题。中美贸易方面的问题已在今年开始逐渐显露,也导致国内进口乙烷制乙烯项目的建设窗口期正在缩小。未来投产项目或面临更为苛刻的市场环境和经济性挑战。
进口乙烷项目逆周期盈利正吸引更多企业进入
2024年,我国化工行业在油价持续高企的背景下,行业利润整体下降6.4%,包括大型国企、知名民企在内,盈利也较上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部分企业化工板块甚至持续亏损。但国内以卫星化学为代表的以乙烷为原料的一体化企业,却实现了逆周期盈利。据其年报显示,2024年卫星化学实现归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0.72亿元,比上年大幅增长26.77%。
行业普遍认为,低成本的乙烷原料是卫星化学实现盈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理论测算表明,2024年在布伦特油价80美元/桶的情况下,乙烷裂解制乙烯成本比石脑油裂解制乙烯成本低1000元/吨左右。即便考虑美国墨西哥湾码头出口能力有限和极端天气带来的延期成本,巴拿马运河竞拍成本及现货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风险(卫星化学采购部分现货资源),其成本优势依然可观。国内其他企业,如三江石化部分以乙烷为原料的100万吨/年裂解装置自2023年投产后,其长期亏损的环氧乙烷产品便扭亏为盈,也验证了乙烷的绝对低成本对装置降本起到关键作用。
近期,国内大量企业纷纷加入进口乙烷原料的行列。据统计,“十五五”期间,国内包括装置改造及新建在内的以乙烷为原料的乙烯装置产能将达600万吨/年,此外还有大量项目尚处于规划中,这其中就包括卫星化学三期项目。2024年,国内乙烷进口量已达500万吨以上,随着上述乙烷原料项目的投产,预计2025年,国内进口乙烷规模或将达600万吨以上,2030年前国内乙烷进口规模或将突破1000万吨。
单一进口来源及物流等隐形风险正逐渐显露
从近期来看,随着国内进口乙烷规模的不断扩大,乙烷单一来源进口模式的风险也逐渐暴露。美国是全球目前唯一规模化出口乙烷的国家,2024年其乙烷产量约为5500万吨,出口950万吨以上,其中50%以上都流向亚洲市场;2025年,其出口规模或进一步增至1100万吨;2030年或达1500万吨左右。我国几乎所有的乙烷进口都来自美国。随着乙烷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加重了企业资源获取稳定性的风险。特别是特朗普上台后,中美相互加征关税,更是将单一来源的进口乙烷推向企业最为担心的境地。初步测算表明,在布伦特油价65美元/桶的情况下,对美乙烷加征关税幅度在34%时,国内乙烷裂解成本已经贴近石脑油裂解成本,如关税水平继续上涨,国内乙烷裂解将失去竞争力。目前,部分企业计划采用来进料加工、换货等方式规避加征关税影响,但相关资质及保税区储罐等前置条件限制了企业进行相关操作。此外,国内企业也在积极争取对美乙烷关税豁免政策,但受到当前中美政治环境的影响及极为不对等的关税水平,能够直接豁免难度较大。加上国内下游市场需求不振,将影响以乙烷为原料的装置开工负荷,进而影响国内乙烷的进口需求,拖累美国墨西哥湾乙烷短期现货市场价格。虽然价格下降能对冲部分关税影响,但仍难以根本改变进口乙烷项目成本大幅提高的不利局面。
从中期来看,以巴拿马运河为关键节点的贸易通道正变得越发拥挤。近期国内大量企业尝试打通乙烷贸易通道,除卫星化学正积极打造8艘极大型乙烷运输船(ULEC)的船队之外,包括三江石化、盛虹石化、南山集团、烟台万华等均在筹划建造乙烷船,部分企业甚至尚未谈妥乙烷资源就已抢先下单造船。据不完全统计,预计到2030年前,如果相关企业造船计划全部落实,国内企业将形成近40艘的庞大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和ULEC船队。这对巴拿马运河承载能力提出了巨大要求,届时或将有部分船只被迫绕行苏伊士运河甚至好望角,其运输成本也将提升20%~30%。实际上,这一问题并非单纯设想,巴拿马运河方面也关注到这一问题,并曾提出建设乙烷和丙烷运输管道的计划,这样船只只需在运河两侧进行装卸,以达到快速通航的目的。
此外,由于VLEC船对吃水深度和行道条件有较高要求,目前国内能够接卸VLEC的码头数量有限。包括徐圩港区卫星化学码头、宁波舟山港大榭码头等,还有在建的古雷港码头、揭阳惠来港码头等。但仍将有部分项目因港口条件受限,只能通过大船转小船的方式进行装卸,如三江石化等。未来随着国内大量进口乙烷的项目上马,码头问题及国内储运问题都将更加突出,这些都将大幅提高进口乙烷的中间成本。
资源竞争加剧导致远期价格大涨将冲击项目效益
乙烷价格或将在2030年前后出现较大幅度上涨。除中国外,全球以乙烷为原料的项目建设及规划还有越南龙山项目(50万吨/年)、INEOS安特卫普项目(145万吨/年)、印度GAIL中央邦项目(150万吨/年)、印度信实贾姆纳加尔扩建项目(90万吨/年)、卡塔尔拉斯拉凡项目(210万吨/年,30%原料来自美国乙烷)、马石油柔佛州项目(80万吨/年)等众多项目。
但因美国天然气凝析液关键产区Permian盆地天然气产量增长放缓,即便未来美国乙烷回注率逐渐降低,美国乙烷供应仍将趋于紧张。受此影响,预计美国墨西哥湾乙烷价格(Mont Belvieu价格)将在2030年前出现一轮快速上涨,或较目前大幅上涨50%以上。在布伦特油价65美元/桶的水平下,该价格将导致国内进口乙烷的裂解装置失去成本优势。届时,国内相关乙烷进口项目的处境将越来越像当前国内PDH(丙烷脱氢)项目的处境。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远期全球市场对乙烷资源的争夺进一步加剧,以及随着美国天然气凝析液产量趋于达峰,为满足更多的国内和出口需求,乙烷价格只有进一步提高才能满足相关乙烷回收项目经济性需求,即乙烷价格还将进一步上行。但该预期或将刺激包括俄罗斯等地在内的乙烷出口项目建设。
此外,目前在建及规划项目需求已经超过美国墨西哥湾地区出口能力。当前,美国有三大乙烷出口设施,全部服务于存量出口合同。包括由美国乙烷公司出资,在得克萨斯州建立的专用于出口亚洲的Martin Terminal,但因资金问题,目前项目停滞;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Marcus Hook(140万吨/年左右)和位于得克萨斯州的Morgan's Point(500万吨/年左右)两大出口设施主要服务于英力士、博禄和印度信实;同样位于得克萨斯州的Orbit Terminal(370万吨/年左右)是卫星化学与Energy Transfer合资建立的,卫星化学具有优先使用权,未来该项目有新增750万吨/年的扩能计划,但只有少部分能力用于乙烷出口。此外,Enterprise Products Partners也计划在得克萨斯州建设250万吨/年的乙烷出口设施。如果未来没有更多出口能力及设施跟进建设,未来美国乙烷出口瓶颈问题将越发突出。
其他风险方面,由于北美乙烷市场流通性不强,参与者有限,现货市场价格往往受到场内个别交易群体影响导致价格变化较大,市场上尚缺乏能够有效对冲乙烷价格风险的金融工具,也导致企业在市场大幅变动时缺少有效保护。
因此,自美进口乙烷生产乙烯项目的短期红利不能掩盖其远期归于PDH项目宿命的可能性。国内乙烷制乙烯企业在追求短期效益的同时,更要关注在高投入背景下,项目盈利的可持续性、项目经营抗风险能力及项目原料和产品多元化发展潜力。同时,要对海外原料资源情况、产品反向输入国内市场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此实现国内进口乙烷制乙烯项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一作者系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经济师、高级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