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5-16 07:36
方丽华
匡巍巍身上有股“劲儿”。
作为河南炼化一联合车间第一位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操作工,匡巍巍刚走上催化裂化装置岗位,便遭遇专业不对口、理论派的质疑。但时间长了,师傅们都喜欢上了这个好学的姑娘,一有时间就教她操作要点、注意事项。每一次与师傅们的互动,她都如获至宝,把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
2008年,匡巍巍从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来到洛阳,想要闯出一番天地。与温柔文静的外表不同,她做事果敢泼辣、雷厉风行,“胆大、心细,敢拼,敢闯”是师傅张宣杰对她的评价。
每一位刚入厂的员工都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这些工作琐碎、单调,但匡巍巍感到的是快乐。她像交一个新朋友那样去认识每一个装置的性格和脾气,一个部件、一个设备、一个系统地学,直到掌握整个装置的奥秘。
她身上的这种“劲儿”一直都在。
2015年,刚当上车间生产主任和安全总监的匡巍巍就迎来四年一次的装置停工检修。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次大挑战。
最忙的时候,匡巍巍一连几天不回家。开工过程中,装置刚开始引油,3号原油管线出现漏点,偏偏又赶上气温持续降低,如果停止开工,原油一旦冷却就会冻凝,直接影响全公司各装置开工进度和成品油市场保供。她当机立断提出主流程借用6号原油线,确保了开工进度不受影响。
2021年,随着炼油结构调整及配套项目全面投产,公司正式迈入千万吨级炼化企业行列。作为炼化产业链核心装置,常减压装置实现满负荷运行具有里程碑意义。此次标定的目的是检验炼油结构调整项目是否满足年加工能力1000万吨。
面对装置未全开、氢气供应受限等挑战,匡巍巍没有退缩,牵头完成公司首次千万吨的大负荷标定。她带着团队多次召开标定方案讨论会,详细核算氢气和燃料气的平衡、循环水等公用工程的供应能力等,对可能存在的15项风险逐一制定预案,顺利完成全流程的标定工作,验证了公司具备1000万吨/年加工能力,并通过模拟计算与实际数据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乙烯原料的数量和质量。
同年,凭借着过硬的工作技能,匡巍巍在众多竞聘者中脱颖而出,被任命为技术质量管理部副经理。“把工艺管细,把创新做实。”这句就职发言成了她新的奋斗注脚。
在新的岗位上,她的奋斗维度不断延伸:组织完成焦化装置减压渣油低温轻质化试生产、推动27个科研项目取得进展、斩获三项国家专利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