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境外经营

给设备“把脉”的工程师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5-23 08:03

●程志莹 郭利龙

“仪表高温高压管道至关重要,却易发生泄漏,稍有疏忽就会造成重大隐患,因此所有焊缝必须经过无损检测。”清晨,南京工程中东公司电仪DWS项目班前会上,纳西特拿着超声波检测仪认真讲解着注意事项。“无损检测相当于给管道做B超,传感器一报警,就要像中医把脉那样找准症结。”这位在沙特项目工作八年的印度籍质量控制工程师擅长用生动的比喻讲解工作要领。

一旁的无损检测技术员阿斯拉夫全神贯注地听着纳西特的讲解,眼中充满敬佩。前几天在泄漏测试过程中,纳西特反复审核扫描记录图、近乎苛刻的审核态度令他印象深刻:“纳西特是‘行走的纠错仪’,和他一起工作总是收获满满。”

在纳西特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各司其职,紧密配合。随着测试工作的深入,管廊间的温度也在攀升,现场的气氛紧张而有序。纳西特穿梭于错综复杂的管道之间,浅灰色工装被汗渍晕染出深浅不一的图案,他不时停下脚步,仔细核对每段扫描结果。直到最后一批管道的检测结果显示正常,他才如释重负。

“纳西特精细严谨的态度给每道工序上了双重保险,工作交到他手上,我就可以放心了。”电仪DWS项目施工经理顾鑫看着密密麻麻的信号图说道。在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人工数据录入环节缺乏有效验证机制,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如何在材料接收、安装和测试数据库信息录入时降低因数据误差带来的安全隐患成了难题。”质量部门负责人杰佛利说。经过仔细考量,纳西特利用智能化手段直击问题根源:“在信息录入端口部署自动化数据校验系统,可以从根本上确保数据准确性,进而保障工程质量。”在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下,项目数据准确率显著提升。

纳西特不仅工作认真严谨,还热爱中国文化。最近他热衷于研究中国古建筑中的榫卯结构:“不用一颗钉子却能千年不倒,这种精密咬合的构造智慧体现了中国古代匠人精益求精的精神,也和质量管理中的‘零缺陷’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我很幸运能在中国石化实践对质量的极致追求。”他笑着说道。

( 责任编辑:王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