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杂志2025年第6期 时间:2025-06-09 15:50
罗艳托 张雨立 梁刚 潘多煜
受前两年高基数、贸易摩擦、关税战及其他运输方式竞争的影响,近期国内航煤需求增速明显放缓降档
国内航煤资源总体供应过剩,过剩量有扩大趋势。2024年国产航煤资源5442万吨,其中供应民航2964万吨,富余资源除供应少量专项用油和用于库存调节外,过剩量高达1855万吨,较2019年增长32.2%
全球和亚太地区航煤供应过剩的市场现状,给国内航煤出口造成不小压力。未来国内航煤需求同时面临SAF、电、氢、LNG等替代品的潜在竞争
建议国内炼厂在优先保障航煤专项需求、就近保障民航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短期“以出顶进”扩大保税油供应,长期朝着高端化工品、特色炼油产品、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方向转型发展
近期国内航煤消费量同比增幅明显收窄和降档。2025年前3个月,国内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同比增幅分别为15.9%、5.2%和10.3%,较2024年同期增幅分别下降41.2个百分点、41.6个百分点和24.3个百分点;累计完成385.9亿吨公里,同比增幅10.5%,较2024年同期增幅下降35.1个百分点。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增幅下降,直接导致近期国内航煤市场需求疲软,一季度国内航煤需求量同比增长仅5%,增幅较疫情前和疫情后2023年、2024年的10%以上明显降档。
多重因素导致近期国内航煤需求增速明显降档
导致近期国内航煤消费量同比增幅收窄和降档的因素有多个。
首先,是基数问题。2024年一季度甚至上半年同比增幅高,是因为前年(2023年)基数低,2023年疫情管制措施放开后航煤市场开始逐渐恢复,月度消费量前低后高,导致2024年月度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和航煤消费量同比增幅前高后低。2024年国内航空市场已恢复并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也就是高基数,导致2025年1~3月国内月度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和航煤消费量同比增幅明显收窄和降档。
受2020~2022年3年疫情及管制措施影响,2019~2024年国内航空运输和航煤消费量剧烈震荡;疫情后,2023年和2024年国内航空运输加速反弹恢复,2024年恢复并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航空运输和航煤消费水平。2024年,我国民用运输机场完成飞机起降1240万架次,同比增长5.9%,较2019年增长6.3%;完成航空运输总周转量1485.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5%,较2019年增长14.8%;民航航煤消费量3928万吨,同比增长13%,较2019年增长7.7%,2019~2024年国内民航航煤消费年均增幅为1.5%。
其次,2025年,受贸易摩擦、关税战等因素的影响,消费者对出行方式选择更加理性,进一步影响航煤消费增幅。
再次,随着国内铁路、水运、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航空运输造成一定利空影响。
此外,一季度航煤消费处于淡季,消费量的少量波动导致增幅变化幅度较大。
国内航煤资源供应过剩,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国内航煤产量快速增长。随着国内电动汽车、LNG汽车的快速发展和保有量持续攀升,电、氢和LNG等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加速替代汽柴油,国内汽柴油需求在2024年二季度达峰之后逐步下行,而航煤需求量仍呈增长趋势。因此,国内大型炼厂纷纷调整产品结构、增产航煤。2024年,国内航煤产量达到5442万吨,同比增长17.2%,较2019年增长了10.3%。
航煤供应主体不断增多,航煤市场竞争激烈。除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和进口资源(供应保税油为主,2024年供应量920余万吨)外,延长集团、中化集团、华锦集团、浙石化、恒力石化和个别大型煤制油企业生产的航煤产品已供应民航机场。随着国内航煤资源的增加和供应主体的增多,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各经营主体均通过不同的营销措施争抢有限的航煤需求增长空间和市场供应份额,甚至“以出顶进”争相供应保税油。
国内航煤资源供应过剩愈发严重。国内航煤资源总体供应过剩,过剩量有扩大趋势。2024年国产航煤资源5442万吨,其中供应民航2964万吨,富余资源除供应少量专项用油和用于库存调节外,过剩量高达1855万吨,较2019年增长32.2%。
需要出口大量航煤资源调节国内供需平衡。2024年,国内航煤出口量高达1891万吨,同比增长19.4%,较2019年增长7.4%。我国航煤出口去向主要是中国香港、澳大利亚、美国、韩国、日本、越南、菲律宾、荷兰、印尼、新加坡等。而且,航煤出口方式以一般贸易出口为主,2024年一般贸易出口量占比74.3%。全球和亚太地区航煤供应过剩的市场现状,给国内航煤出口造成不小的压力。
SAF和电、氢等替代能源开始发力
目前对国内传统航煤形成替代的主要是SAF(可持续航空燃料)。受欧盟航空燃料政策外溢影响,目前对传统航煤构成替代的主要是SAF,在国内具体指生物航煤。但是,由于生物航煤价格高(约2.8万~3万元/吨,是传统航煤价格的5倍左右),替代规模较小。2024年9月19日起,SAF在中国进行了应用试点,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在北京大兴、成都双流、郑州新郑、宁波栎社机场起飞的12个航班正式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2024年总共在100架次的飞机进行加注试点,由于SAF价格高,添加量仅几百吨;2025年预计加注量提高到2万吨以上;整个“十四五”期间加注量目标是5万吨,根据实际进展情况,该加注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较小。
氢能源、LNG等在高空客货领域的应用尚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2023年10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的通知,提出布局氢能航空等新赛道,积极布局氢能航空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储氢装置、动力装置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适用于氢能源飞机的新型结构布局技术研究。推进氢燃料电池与氢内燃机、氢涡轮、氢涡轮混合动力飞机理论研究与技术验证,打通与氢能源产业上下游协同创新的技术应用模式。围绕氢能航空未来发展趋势,探索商业化氢能源飞机运营体系新模式。同时积极探索LNG等其他能源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方法和路径。
此外,国内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传统航空煤油消费量增长造成潜在利空。低空航空器的优势突出,如:高效便捷、低噪声、低排放、安全可靠和成本可控,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国家和地方政策大力支持,技术路线明确,以电动化为主攻方向,兼顾混合动力、氢动力、可持续燃料动力,商业前景普遍看好。未来,随着低空领域高度的逐渐放开(从目前的600米逐渐扩大到1000米~3000米)和航空器续航里程的提升(从目前的200千米提高到1000千米),低空经济将重塑交通运输架构,加速替代低空通用航空运输和高空客货运输及地面运输,影响程度取决于国内低空经济的发展规模和发展进程,对传统航煤需求增长构成潜在替代和威胁。
未来国内航煤需求增长空间有限
国内机场数量不断增多、布局不断优化完善。结合现代化航空枢纽打造,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规划建设、机场安全运行、边远地区人民出行等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调整国内民用运输机场布局。根据民航综合司2023年9月15日印发的《“十四五”民用运输机场建设专项规划中期调整方案》,调整后《“十四五”民用运输机场建设专项规划》重点项目清单中续建项目34个,新开工项目44个,前期工作项目52个。至“十四五”末,国内民用机场数量达到270个左右。2025年正在全面推进民航“十五五”系列规划编制,以构建现代化机场体系为导向,配合推动《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修编。随着国内机场数量不断增多和布局的不断优化完善,将有力支撑国内航煤需求量增长。
根据民用运输机场建设专项规划、国内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和平均单耗发展趋势,以及细分的旅客周转量、货邮周转量、人口、人均乘机次数等增长趋势,综合预测民航航煤总需求量(含SAF或生物航煤)。预计2025年、2030年、2035年,国内民航航煤总需求量分别在4150万吨、5300万吨和6600万吨左右,2025年同比增幅约5.6%,“十五五”和“十六五”年均增幅分别在5%和4%左右。随着欧盟政策外溢,国内生物航煤或SAF的添加比例和加注量将进一步增长,挤压传统航煤的增长空间。
国内航煤市场开拓和炼厂转型发展建议
根据国内航煤市场供应过剩愈加严峻的发展趋势,对国内航煤市场开拓和炼厂转型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鉴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等发展形势,建议优先保障军用、军工、国家储备等专项航煤需求。
二是就近保障民用机场航煤需求。根据目前国内由中航油就近配送、控制成本的配送机制,结合周边民航机场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合理规划炼厂航煤产能和产量,保障周边民用机场的航煤资源需求。
三是根据周边机场航煤保税油需求的增长情况,“以出顶进”积极拓展保税油市场。
四是根据对炼化产品下游市场需求走势的研判,“减油增化”“减油增特”和“减油增材”来调整炼厂转型方向、优化炼厂产品结构。建议紧跟国内热点行业发展节奏,踏准国内能源转型步伐,加快企业转型节奏,炼厂积极向新能源汽车和相关补能基础设施及低空经济发展所需高端化工品、特色炼油产品、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方向转型发展。
第一作者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院级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