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6-20 07:53
尹希东
近日,中国石化报二版《让“沉睡井”变身“效益井”》一文关于华北油气分公司构建高效管理体系,让低产低效井重焕生机的报道引人深思:在同样的资源条件下,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化危为机,有的却举步维艰?关键在于是否善于寻找和运用“办法”。企业效益如同矿藏,不会自动浮出地表,需要我们用智慧的镐头去挖掘。
“办法”是打开效益之门的钥匙。实践告诉我们,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只有想不到的办法。那些成功扭亏为盈、实现提质增效的企业,无不是通过创新思路、改进方法找到了突破口。当传统路径难以奏效时,更需要打破常规思维,在技术创新、管理优化、模式变革等方面寻找新的可能。
员工智慧是“办法”的源泉。一线员工最了解生产实际,他们之中往往蕴藏着解决问题的“金点子”。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大家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好建议得到重视、好办法得到落实。当每名员工都成为效益创造者,企业就能汇聚起强大的创新合力,共同挖掘效益潜力。
系统推进才能让“办法”持续发力。单个好办法能解一时之困,但长效机制才能确保效益持续增长。要构建从问题发现到方案实施的全流程管理体系,同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创新提供环境。当企业把“找办法”转化为制度化的管理实践,就能形成持续改进、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
当前,企业发展已从资源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与其被动等待形势好转,不如主动向“办法”要效益。只要坚持问题导向,依靠员工智慧,完善体制机制,就一定能开辟出提质增效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