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生活

茂名石化海上作业队主任,中国石化劳动模范

张国伟:这辈子就喜欢吃海味饭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7-11 08:05

张亚培  黄裕雄  陈经伦 文/图

南海的晨雾还未散尽,张国伟已经站在了趸船的甲板上。

7月的海风带着潮气,闷得人身上发黏。别人多半敞开领口透气,茂名石化海上作业队主任张国伟却不一样。头上的白色安全帽戴得端正,浅蓝色工装洗得发白,领口的扣子一粒不落地扣着,袖口也系得严严实实。外面那件橘红色救生衣,带子系得整整齐齐,没半点松懈。

此刻,他正抬手看了看手表,目光望向远处如钢铁岛屿般缓缓驶来的巨型油轮。那双眼不算大,却亮得很,像能穿透晨雾,直抵30万吨级单点系泊系统的每一个接口——那片深蓝波涛中的“海上生命线”。这是茂名石化的能源咽喉,也是他守了21年的阵地。

在这片变幻莫测的海域,张国伟正以“打造放心单点,建设海上铁军”的钢铁誓言,将忠诚与担当熔铸于每一次卸油、每一次检修、每一次风浪中的挺立。

今年春节,张国伟带领海上卸油团队朝着海上单点破浪前行,指挥各岗位人员配合默契,紧密协作,实现400米超长大油轮靠泊精准到位,管汇接管迅速利落,一系列操作紧密衔接,从人员登轮到开泵卸油仅耗时3.8小时,海上铁军再次展现了“海上速度”。

张国伟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个海上春节。他打趣说:“也许是特别的缘分,这辈子就喜欢吃海味饭。”

出生在茂名这座海滨城市的张国伟从小就喜欢大海。

小时候,他常常跟随父母来到海边,赤着脚丫在沙滩上奔跑,感受着海浪轻柔地拍打着脚踝,听着海风呼啸,望着海天相接的壮丽景象,心中充满了对大海的向往。

正是这份儿时的热爱,让他在众多专业中选择了大连海事大学的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入职茂名石化,在风浪中历练,成长为海上作业队主任。与海相处的时间越长,他对海的感情也越深。大海给予他丰厚的馈赠,同时也拓展了他的人生宽度。

光阴流转,他所带领的海上作业队不仅成为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集团公司基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更连续14年被粤西地区授予“两防一救”先进单位称号,国家海上搜救先进单位的荣誉也连年加身。这串闪光的记录,彻底打响了“海上铁军”的名号。每逢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他和队员们会邀请外国船员一起过节,平时还经常协助外国油轮紧急处理故障,被外轮船长称为“南中国海最专业的海上接卸团队”“最温暖的港口”。

在日常坚守之外,今年还打了一场硬仗。单点大修是今年的重要任务,作为这次时隔9年的海上大修总指挥,张国伟心里明白必须赶在8月雷雨季来临前完成,否则不仅导致油轮滞期,更增加难以管控的作业风险。

“我们必须跟天气抢时间,一刻不容耽搁。”张国伟在单点大修碰头会上大声喊道。虽然连续在海上奋战了7天,但他语气坚定,目光坚毅。

张国伟与大修团队同吃同住在海上,紧盯关键环节和高风险工序,做好全过程管控,最终比原计划提前9天完成作业,节约原油异地管输等各项费用500万元,成为“三好一成功一确保”大修样板工程。

油轮扎堆、密集到港,这是茂名石化原油通道转移后海上单点的常态。如何提升卸油效率、做大卸油总量,张国伟心里憋着一股劲。

他创新提出“一船一案”油轮定制接卸方案,采用干舱预检、过程监控优化和衔接等优化操作,积极走访地方相关部门,形成“即到即检即卸”的协同作业,实现油轮当天“一离一靠”无缝衔接,卸油作业周期缩短37%。今年前5个月,海上单点卸油量持续扩大,累计卸油量同比增长60.24%,顺利承担原油进厂通道转移重任,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21年潮起潮落,张国伟的白发已悄悄漫过鬓角。但他站在甲板上的身影,依旧挺拔。这份融于波涛的坚守,早已成了可以传递的接力棒,在晨光里,在暮色中,永远朝着下一艘驶来的油轮,稳稳延伸。

(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