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生活

听花开的声音——石化志愿者伴随“春蕾”成长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7-15 08:12

编者按:近日,中国石化“春蕾加油站”公益项目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中央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特色项目。“春蕾加油站”是2022年7月中国石化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发起实施的公益项目,在保障女童平等享有教育权的基础上,针对女童多元发展需求,不断丰富项目载体,为女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赋能加油。让我们一同搭上“春蕾加油站”志愿者的记忆列车,听“春蕾”绽放的声音,与女童共绘美好未来。

“春蕾加油站”公益项目简介

2022年7月,中国石化集团携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共同发起实施“春蕾加油站”公益项目。中国石化在已结对开展教育帮扶工作的基础上,在14个省区市老少边远地区中小学校建设46所“春蕾加油站”女童成长友好空间,构建引领、服务、联系广大家庭和儿童的特色服务阵地。

项目以“资助+赋能”双轨并行,在对困难家庭女童助学资助的基础上,突破传统资助框架,根据女童成长多元发展需求,在女童成长友好空间设置心灵驿站、励志图书角、圆桌分享会、小小心愿墙等功能区域,建立“女童参与、志愿者指导、站长负责”的空间运行机制,为女童提供心理慰藉与自我表达平台。

女童成长友好空间常态化放置装有生理卫生用品的女童关爱箱和“小秘密”专属信箱,邀请专业教师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开展女童青春期教育、“点亮小明灯”心理剧活动;着力提升女童综合素养,开设足球、舞蹈、琵琶、从小有戏等社团活动,发放女童成长能量包(含文具、卫生用品等);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增强女童及家庭的性别平等意识。

通过改善教育条件,项目为乡村振兴培养潜在人才。如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石化中学建设首个“春蕾加油站”,并配套藜麦产业园等产业项目,形成“教育+产业”的乡村振兴闭环,通过教育帮扶助力当地人才振兴。此外,项目通过“园丁成长计划”培训乡村教师,提升其教学能力,增强性别平等意识,同时带动家长关注女童教育。

截至目前,项目重点覆盖惠及女童及家长超25万人次,参与项目的女童在学业成绩、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度上均有显著提升。

本版得到集团公司党群工作部大力支持    

善意如溪流般绵绵传递

□ 志愿者:广东石油仓储分公司党群工作部业务员 于 晨

作为广东石油2025年“小邮箱”公益行动的首批志愿者,我在湖南泸溪县石化中学开启了支教旅程。我们为学校留守女童精心策划了关于自我认识与成长探索的课程,以“春蕾之约”的名义,为含苞待放的“春蕾”们带去温暖。

作为志愿者,我最想带给女孩们的,是与情绪和解的能力、与自己对话的勇气——这堂关于自我关爱的课,藏着我一路跌撞后攒下的星光。

情绪管理环节,我用五颜六色的表情包卡片,带着孩子们辨认抽象的情绪。当她们涂抹出歪歪扭扭的心情画像时,那些曾被藏在角落的小情绪,终于有了具体的形状。

最难忘的是“纸间情绪冒险”游戏。写满心事的纸条在桌上堆成小山,我们先是齐声大喊“赶走坏情绪,迎接好心情”,然后大家随机抽取纸条,写上解决烦恼的方法。有个扎马尾的女孩突然举手:“老师,我抽到的这张纸条上面写着‘好难过、好想哭’,我想抱抱她,告诉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那一刻,我看见温暖在她们之间流动。

转入关爱自己的话题时,我向她们讲起我小学时被同桌欺负的经历:“那时我不懂这是伤害,直到很久后才明白,觉得不舒服时,说‘不’是我们的权利。要像保护易碎瓷器那样保护自己的感受,更要记得身后有朋友、父母和老师做后盾。”

“第一问找原因,第二问换心态,第三问想办法。”孩子们掏出小本子认真记录情绪调节的“快乐三问”。我分享自己用这个方法走出曾被体重困扰的日子:“200多斤时,我总盯着过去的伤疤和未来的幻想,却忘了看清楚此刻的自己。”当我说到每天对着镜子夸自己“你真漂亮”时,有个同样希望减重的女孩突然抬头,眼里闪着光:“老师,我也可以这样吗?”“当然可以。”我答道。

课程尾声,我们共同缔结“七日关怀契约”,孩子们在契约上郑重写下对彼此的承诺——在未来的七天里,以交换烦恼与建议的方式驱散阴霾,让善意如同春日溪流,在相互倾听与鼓励中静静流淌、绵绵传递。

这些女孩教会我,志愿服务的意义从不是单向给予。当我分享伤疤时,她们回赠以勇气;当我讲述方法时,她们报之以成长。那些写满心事的纸条、画满笑脸的契约,还有课堂上此起彼伏的“我可以”“我能行”,都在诉说着同一个道理:每个女孩都值得被温柔以待,而这份温柔,首先来自她们对自己的接纳与热爱。

这节课是我送给她们的礼物,更是她们赠予我的成长勋章。愿这些学会与情绪和解、与自己对话的女孩,能够带着照亮前路的星光,勇敢走向属于自己的明天。

春蕾绽心光 爱意双向行

□志愿者:南化公司化机公司铆工技术助理师 李 杨

作为南化公司第六批驻新疆岳普湖县第五中学的帮扶志愿者,我从未想过,一堂3D打印课会成为一场双向奔赴的温暖旅程。

今年,南化公司为学校捐赠了两台3D打印机,我以“春蕾绽心光,智启向未来”为主题,在“春蕾加油站”开设3D打印课。课堂上,我向孩子们讲解3D打印的原理,演示3D打印机的工作流程。她们紧盯打印机的眼神,亮得像缀满了星光,仿佛在注视着世界上最神奇的魔法。

每次课程结束,我都会承诺为孩子们3D打印一份小礼物。以往,孩子们总爱选动漫玩偶、赛车模型等玩具,可有一堂课后,孩子们齐声说:“老师,我们想给妈妈送个礼物,您能不能帮我们打印一下。”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入我心湖,激起层层涟漪,我诧异地追问:“怎么不选自己想玩的东西了?”

一个女孩仰着小脸认真地说:“老师,母亲节快到了,妈妈太辛苦了,如果能有一份3D打印的礼物送给她,既能让妈妈知道我很爱她,又能让妈妈知道我在学校可以学习这么多有趣的知识,她会很高兴!”那一刻,暖流瞬间涌遍全身,我既感动又有些羞愧——自己竟忘了这个承载着深情的日子。

望着孩子们澄澈的眼眸,我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揪了一下,既欣慰又心疼。向学校教务处和德育处了解后得知,这群懂事的孩子大多来自困难家庭。她们在课堂上永远坐得笔直,提问时小手举得老高,求知的目光如向日葵般追随阳光。生活的压力没有磨灭她们眼中的光彩,反而让她们早早学会了把感恩藏进心底,用稚嫩的肩膀分担家庭的重担。

于是,我连夜修改了教案,精心筹备下一节课。除了提前设计好的3D打印玫瑰花,我还为这26名孩子每人准备了崭新的书包、成套的文具和印着卡通图案的水杯。我想让这些可爱的孩子知道,她们的努力有人看见,她们的梦想值得被呵护。当孩子们排着队领取礼物时,此起彼伏的惊呼和亮晶晶的眼神,让我鼻尖一酸,眼眶也跟着热了起来。

她们围着我叽叽喳喳,小手紧紧拉着我的衣角,非要邀请我去家里尝尝妈妈做的馕。那一刻,胸前的志愿者徽章仿佛也变得沉甸甸的,我真切体会到作为中国石化一员的责任与荣光。

而孩子们用最纯粹的方式,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受她们的启发,母亲节当天,我拨通了妈妈的电话,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妈,爱你。”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后传来妈妈带着哭腔的笑声,那声“傻孩子”里藏着的欣喜,让我突然意识到,有些爱意不该被时光搁浅。

孩子们用纯真的孝心敲开了我尘封的情感,而我有幸能以南化公司志愿者的身份,将这份温暖传递成更坚实的力量。“春蕾绽心光”,绽的不仅仅是科技点亮未来的希望之光,更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温暖、彼此照亮的人性之光。未来的日子里,我愿做守护光的人,用爱的滋养,让这些小小的“春蕾”绽放出更绚烂的模样。(郑 瑞 整理)    

羽毛球拍划出的彩虹

□ 志愿者:浙江杭州石油新能源管理部办事员 陈普波

放暑假前,每到周五中午时分,安徽颍上县文地小学的操场上时常会传来一阵阵清脆的击球声和爽朗的欢笑声。十几个女孩手持羽毛球拍,在阳光下奔跑、跳跃,汗水顺着她们红扑扑的脸颊滑落,但笑容却比阳光还要灿烂。谁能想到,就在几个月前,这些女孩基本没什么课外活动,课间常常坐在教室里发呆。

文地小学位于皖北农村,这里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们由祖辈照料。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许多孩子性格内向,课余生活也较为单调。之前的驻校志愿者都是女生,她们会在“春蕾加油站”里教这些留守女童唱歌、画画、跳舞,给予她们心理上的关爱。作为一名没什么才艺的男生,我时常会为不知道该怎么帮助这些留守女童而感到烦恼。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女孩从家里带来了一副旧羽毛球拍,课间和伙伴在空地上打球时,其他女孩都看着她们,眼神里满是羡慕。我问她们想不想打球,她们点点头,但又小声说:“我们没有球拍。”

于是,我决定为这些留守女童成立一个羽毛球兴趣小组。女孩们得知这一消息后,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报名那天,我的办公桌被围得水泄不通。她们挤在一起,叽叽喳喳地问:“老师,我能参加吗?”“老师,什么时候开始?”当然,还有很多男孩也想参与,公平起见,我也为男孩成立了羽毛球兴趣小组,只是活动时间不一样。

为了让更多孩子有机会参与,我购买了12只羽毛球拍和两组羽毛球网架,并在操场上用白色胶带绘出简单的羽毛球场地。器材虽然简单,但对这些女孩来说,却像是拥有了最珍贵的玩具。每周五的午休时间是女孩们的活动时间。还没到点,她们就早早地跑到办公室门口,探头问:“老师,今天打球吗?”

起初,她们连握拍都不太熟练,发球时经常打空,或者把球打歪。我教她们基本动作,鼓励她们多尝试。渐渐地,她们的动作越来越标准,甚至能打出漂亮的扣杀。羽毛球带给她们的不仅仅是运动技能上的进步,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变化。很多内向的女孩变得开朗了,她们在球场上互相加油,在场下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一个学期过去,羽毛球兴趣小组成了文地小学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女孩们的笑容多了,学习也更积极了。她们以前总觉得自己是被遗忘的孩子,但现在,她们找到了归属感。每次看到她们在球场上奔跑的样子,我就觉得,原来自己做得也不差。对于这些“春蕾”来说,羽毛球拍划出的不仅仅是一道道弧线,更是一道照亮心灵的彩虹。在这里,她们的笑声不再孤单,她们的心,有了落处。

生命里耀眼的光

□ 志愿者:上海海洋石油局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教培技能中心高级主管 朱 瑶

“朱老师,我非常幸运,这辈子能遇见您这样的好老师,我想走出大山,考上复旦大学!”每次读到这张明信片,我总会热泪盈眶。回忆瞬间将我拉回贵州雷山县永乐小学支教的岁月,那个叫岑双燕的孩子,连同那段珍贵的记忆,便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我一直有个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孩子们最懵懂的年纪,呵护他们的纯真善良、想象力和好奇心,让他们有丰沛的底气迎接今后的人生。这个梦想,引领我来到了永乐小学。

学校里有一个“春蕾加油站”,明亮的色彩、崭新的装潢,处处洋溢着希望的气息。很巧的是,多年前我考取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EAP执行师证书,在这里竟也有了用武之地。我用了一整晚的时间,策划了“心手相牵”主题活动。

活动中有个“手印地图”环节,孩子们挑选一种颜色的彩笔,将自己的手按在同一张纸上,用彩笔描绘出手的轮廓,并依次在五根手指上写上自己和兄弟姐妹的姓名、最喜欢的人、兴趣爱好及未来的梦想,然后介绍自己,若发现与他人有共同点,便用线将两个对应的手指连接起来,最终形成一个能够“通向对方心灵”的地图。

天性使然,很多孩子喜欢唱歌跳舞,手指间很快连起了一道道彩线,但在谈及未来梦想时,大家却各有不同:化妆师、舞蹈家、工程师……双燕想要成为一名点心师,“我喜欢看别人吃我做的点心时开心的样子”。听她描述对厨艺的热爱与实践,我能感受到她那颗愿意为家人、为他人付出的柔软的心,便热情地鼓励了她。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一个个上来和我拥抱。人群中,我瞥见双燕正轻轻推着一个有些扭捏的小女孩——那是平时爱哼戏腔的杨涛瑞。是双燕,察觉了涛瑞的心思。这个总是替别人着想的小姑娘,用温暖而坚定的目光鼓励着伙伴,将她带到我面前,“朱老师,涛瑞想给您唱段戏,她练习了很久”。那一刻,我的感动难以言喻。我笑着望向眼前这两个可爱的孩子,那个愿为他人烹制甜蜜的女孩,此刻正为伙伴推开一扇展示才华的“心窗”。我的耳畔响起了一段清亮婉转的戏腔——那曲《探窗》成了我记忆里永不褪色的旋律。

在永乐小学,那些明亮的眼睛,那些响亮的回答,那些操场上奔跑的身影,那些悄悄塞给我的牛奶苹果,那个为我认真描绘人像的孩子,那些一遍遍询问“老师你们什么时候再来”的殷切目光,还有那些紧紧的拥抱……都成为我生命里耀眼的光。

(杨 涵 整理)    

最生动的回响

□ 志愿者:燕山石化化学品厂间苯二甲酸装置区域运行助理工程师 李思轩

2024年春天,我作为燕山石化支教志愿者,来到安徽颍上县黄桥镇石化学校任教,在“春蕾加油站”,与九年级的常媛媛相识。她个子不高,留着利落的短发,戴着黑框眼镜,谈起文学时眼里有光。

我们厂得知我去支教,为当地的孩子准备了文具礼包。我将礼包郑重递到常媛媛面前时,她低头轻抚书包,眼睛里有泪光闪烁。那天之后,她见到我就会远远喊“老师”,午休时还常拿着作文本来“春蕾加油站”找我。

“锅盖掀开时蒸汽扑到脸上的感觉、腊肉烫到舌尖却舍不得吐的滋味还记得吗?要想作文写得好,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感悟。”我对她说。

她攥着笔杆低头沉默,后来开始试着写课间趴在桌上看云的样子,写奶奶腌的萝卜干有多咸。再后来,她写“金黄的油花在铁锅里嗞啦作响,焦香混着柴火气直往鼻孔里钻,烫得我直哈气,却忍不住咬下第二口”。那些朴素且有烟火气的句子里,藏着她慢慢敞开的心扉,让我读时鼻尖发酸。

看她进步明显,我骑车去镇上买了个汉堡套餐奖励她。她捏着包装纸笑,油渍沾到镜片上都没发觉。

中考那天,我作为带队老师送孩子们去县里的考点参加考试。考试前,媛媛很紧张,仍在小声背诵古文诗句。“放松点,你一定行!”我鼓励她,相信她终将取得好成绩。

放榜后,她以全校第七名的好成绩,被县里最好的高中录取。很快,她的微信消息翩然而至,“老师,谢谢您……”

又一个周五傍晚,她出现在“春蕾加油站”门口,吃力地拎着袋子。掀开塑料袋,热气袅袅中,颍上特有的地锅鸡浓香直冲鼻腔。她和我说:“老师,我本来想自己给您炖一锅,但是我做得可能不是那么正宗,所以我拿零花钱给您买了一份,您尝尝,这是我平时最爱吃的。”我大快朵颐时,她在旁安静笑着。暮色把她的影子拉长在地上,晚风里全是暖融融的香气。

那地锅鸡的热乎气,至今还焐在我的心头。帮扶就像“春蕾加油站”的灯光,照亮她前路的同时,也让我读懂了:一份真心换一份暖意,便是人间最生动的回响。

(郭 巍 柳丝绦 整理)    

(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