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7-21 08:09
陈军光
近日,走进胜利油田鲁胜公司区域注采管控中心,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实时跳动的数据曲线映入眼帘:日均无效报警率下降55%,跨区协作效率提升50%。这得益于该公司去年以来构建起覆盖油水井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平台。
“以前我们把大部分精力耗费在了信息筛选上。”鲁胜公司鲁丰采油管理区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经理杨家豪介绍,过去6名员工每天需处理上千条报警信息,还担负着调度运行、视频监控等工作,不仅工作量大,而且传统的管理方式导致数据孤岛现象,各部门信息不通畅。
“我们意识到,单纯增加人手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该公司董事、经理、党委副书记黄文欢坦言,必须用数字化手段重构整个生产管理体系,形成目标同向、利益共享的协作机制。
经过深入调研,去年4月,该公司优选技术人员组建区域注采管控中心,将原来分散在各采油管理区的注采管控业务进行统一管理,构建起覆盖油水井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异常预警、远程调控和效果跟踪的一体化运作。“简单来说,就像给油区装上了‘智慧大脑’,24小时盯着所有油井运行数据,一有问题马上就能发现并处理。”该中心负责人宋晓远介绍,“同时,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无效报警信息减少,发现异常准确率提升至92%,实现了异常情况的精准识别和推送。”
该中心还建立包含所有异常工况的案例库,形成标准化诊断模板,异常处置响应速度提升60%以上,实现从“人找数据”到“数据找人”的转变。近日,鲁源采油管理区胜2-平112井功图最大载荷增大、最小载荷减小,问题被推送给中心综合分析岗员工聂学刚。他迅速调出相关数据,结合现场实际进行分析,找出油井电加热失效问题,并联系人员维修控制柜,直至功图恢复正常。
该中心围绕安全智能生产,向上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向下建立“30分钟响应—2小时处置—24小时复盘”的联动流程,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该流程运行以来,躺井率同比下降6.6个百分点。
鲁丰采油管理区滨297注采站站长张来骞介绍,现在联动流程运行顺畅,信息传递又快又准,减轻了基层班站员工工作压力。“这不仅是技术升级,而且是管理理念的变革。”黄文欢说,接下来鲁胜公司将持续完善技术标准与服务体系,深化与管理区协同创新,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为油田稳产增效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