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人力

中原油田物探研究院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复杂地质体地震成像软件,打破国外技术装备垄断,形成物探新质生产力

开启地下勘探“超高清画质”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7-23 08:45

杨文清 吕 晶

7月17日,中原油田物探研究院地震软件研发团队办公室,该院软件开发高级工程师喻洪春的指尖在键盘上快速敲击,不一会儿,只见中原地震深度偏移软件界面上,三春集油田葛岗集的地下构造——120平方千米高密度三维地震网,像是被高清扫描过一般,呈现为精度达10米的三维地质模型,每一个断层的线条都清晰可辨,如同开启了超高清画质。

喻洪春所用的中原地震深度偏移软件,由中原油田物探研究院自主研发,具备三维波动方程照明分析、正演模拟、逆时偏移、地震数据综合显示处理四个核心功能,以及DCU-LSRTM(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成像)、3D全波形反演两个特色功能,可以覆盖深度域从采集设计到处理的全过程,成功化解了地震成像核心技术、软件和计算集群长期被国外垄断的风险。

“普光之下找普光”一直是中原石油人的梦想。地质资料显示,普光探区二叠系蕴藏着丰富的页岩气资源,但这些资源深埋在4500米以下的岩层中,被高温、高压和复杂地质结构层层封锁。

超深层的千米厚膏盐,就像在靶区上方盖了厚厚的铁板,屏蔽掉有效信号,带来深部高陡褶皱成像不清、靶区钻探穿行不准等一系列世界级难题。

其中,铁北1侧井是油田部署在普光探区二叠系的一口海相页岩气探井。在铁北1侧井位钻井之前的一周,物探研究院科研人员接到一项紧急任务:一周内必须完成该井周围50平方米的高分辨率成像。

“常规的‘地球物理CT’在这种条件下连目标的轮廓都看不清。”该院软件研发专家国运东介绍,“我们运用自主研发的逆时偏高分辨率快速成像模块后,成像的地层分辨能力提高一倍以上,在5300米地下实现了1312米水平段100%的靶窗钻遇率,支撑钻头在高陡超薄、微幅构造地下‘毛细血管’中的穿梭。”这正是中原地震深度偏移软件的应用成效之一。

中原地震深度偏移软件的意义,还在于实现了从应用到基础研究的跨越。

“之前我们用的软件都是国外的,没有源代码,就像借别人的眼镜看东西,永远蒙层纱。”国运东感慨道。于是,他们决定搭建完全自主可控的国产化软件:从第一行代码写起,将2017年以来研发的零散功能模块,像拼积木一样整合起来。

如今,该软件不仅能直接调用国家超算郑州中心的国产硬件资源,还可以持续更新集成新功能。

今年5月,这款软件在国家超算郑州中心正式发布。依托国家超算郑州中心的算力,过去3个月的项目,现在1个月就能完成;偏移成像周期从两周缩短到一周内,效率提高50%。

除此之外,在研发过程中,物探研究院成果丰硕,获中国石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河南省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原油田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原油田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20余项荣誉。其软件攻关团队发表核心学术及国际会议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项、取得软件著作权20项,成员获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奖,并获得中国石化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石化优秀青年岗位能手 、河南省青年岗位能手、中原油田十大杰出青年等多项个人荣誉称号。

(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