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生活

书影流年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7-31 08:13

张 涛

我一直相信,书是通往更广阔世界的钥匙。作为一名新闻宣传工作者,我的日常是与文字打交道,但真正让我感受到文字力量的,却是那些与书相伴的时光。今天,我想分享一个关于书的故事,它不仅仅是我与一本书的相遇,更是一段关于成长、感悟和温暖的记忆。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正在整理一篇新闻稿。窗外寒风呼啸,室内却温暖如春。正感困扰的我被桌上的一本旧书吸引——《平凡的世界》,书皮已经泛黄,边角也有些磨损。

这本书是父亲送给我的。刚参加工作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和繁重的任务,我感到迷茫和无助。父亲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将这本书递给我,说:“读读吧,或许能给你一些力量。”我随手将它放在书架上,直到那个冬日,才真正翻开。

书中的故事令我深感震撼,我仿佛看到孙少平在矿井深处捧读《牛虻》的身影,与此刻正蜷缩在办公室的我奇妙重叠。书中那句“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使困惑我的问题,在一瞬间似乎也有了答案。

从那以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我意识到,新闻稿件不应是文字的堆砌,而应是对真实事件的挖掘与传递。我开始用心去倾听故事,记录点滴。有一次,采访一位老工人,他在油田工作了30年,见证了油田的变迁。他说:“这些磕头机(抽油机)的每次俯仰,都是大地的心跳。”我突然领悟,新闻不该是冰冷的文字搬运,而是要将地下几千米的脉动,翻译成人间烟火。就像《活着》教会我们,记录苦难不是为了展示伤口,而是用颤抖的笔尖捕捞沉没在暗河里的星光。

谁能想到,读书这件孤独的事,最后还成了我的神奇交友渠道,悄然间将我与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紧紧相连。我们分享彼此的读书心得,讨论书中的哲理与人生。有一次,我们讨论《百年孤独》,一位同事微微抬头,缓缓感叹:“孤独是人生的常态,但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找到共鸣。”我听后静静地思索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那一刻我感受到,书籍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载体,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灵魂触及。

如今,那本《平凡的世界》依然放在我的书架上,每当我感到疲惫或迷茫时,都会翻开它,寻找那份久违的力量。书中的文字仿佛有一种魔力,能治愈心灵,指引方向。它让我明白,在这个追求极致效率的时代,要永远葆有在书页褶皱处驻足的能力——因为那里藏着照亮整个平凡世界的微光。

(作者来自河南油田)      

(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