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8-04 08:10
王晓静
盛夏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暑热蒸腾。7月27日,在地球物理公司SGC2106队布瓦什西三维项目现场,员工们忙着放线,一辆应急救援车正围绕着沙漠巡逻。
“员工一旦中暑,务必及时救治,一分钟也不能耽误。”项目部党支部书记赵中跃嘱咐队医赵贯仓。赵贯仓指着应急救援车上的制氧机、除颤仪、心电图仪等医用设备,笑道:“放心吧书记,这些设备还从没用上过。”赵贯仓是一名老党员,有37年从医经历,参加过在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等国家的地震勘探项目,有着丰富的中暑救治经验。
布瓦什西三维项目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跨莎车县、叶县、麦盖提县三县。5月初项目启动时,SGC2106队党支部就组织党员成立了“降温防暑应急小组”,以保证员工生命安全为出发点,小组成员制定了详细的防暑降温措施。
除了安排应急救援车在施工现场巡逻,队上还为每个作业单元配置一辆生活保障车,车里备有冰水、饮用水和各种应急药品,每天消耗的部分由司机第二天早上出工前负责补充。保障车随人走,人到哪,车到哪,确保员工一旦出现中暑症状,能立刻得到救治,中度以上中暑,及时送到应急救援车上去。员工杜文勇说:“生活保障车就像保姆车一样,不舒服了就进去坐会儿,喝点水,用冰水擦擦腋窝,感觉就会好很多。”
沙漠里干燥少雨,早晚温差大,上午11点以后温度上升很快。这天下午从2点30分开始,驻队安全监督寿涛多次用测温枪测量沙漠地表温度。“每天下午2点到5点,是温度最高的时段,把手放在沙子上超过两秒钟就有烫感。”寿涛说,高温天气,队伍及时调整施工时间,要求早出早归,缩短施工时间。
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吴会平每天的工作之一就是带领党员张爱民、邱斌、李秋雨等跟班作业。“措施制定得再好,执行不到位也白搭,要确保每一个作业环节至少有一名党员跟班作业。”吴会平介绍,支部实行应急救援车跟队作业、保障车跟班作业,“两跟作业”为施工现场防暑降温上了双保险。
下午两点,放线员工结束了一天的工作陆续返回营地,纷纷来到洗浴室和盥洗室。此时,食堂里煮好的绿豆水已经晾凉,放在“绿豆水取用”窗口。坐在空调房里,喝一碗绿豆水,吃一块冰镇西瓜,一天的疲惫瞬间消失了一半。
项目一天不结束,防暑降温工作一天不松懈:为每台野外载人车辆配置遮阳网,配发防暑降温知识小卡片,开展员工自救互救培训、培训心肺复苏术急救人员94名,构建四分钟黄金急救圈……截至目前,队伍未发生人员严重中暑现象。未来沙漠里高温天气仍将持续,SGC2106队已做好准备,努力为员工撑起一片“浓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