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8-05 08:02
吕元海
在生产过程中,小隐患酿成大事故的案例屡见不鲜。每当复盘事故经过时,人们总会扼腕叹息:若能早发现、早处置,悲剧本可避免。这一朴素认知,直指安全管理的核心——隐患治理既是底线要求,更是主动作为的关键。
安全防线的筑牢,始于每个人对隐患的“火眼金睛”,成于对风险的“寸步不让”。
隐患之“隐”,往往不在其隐蔽之深,而在人们的习焉不察。生活中,未关紧的燃气阀、未熄灭的烟头、松动的插座;工作中,不合规的工具、走样的操作流程、模糊的风险预判;出行时,人潮中的疏忽、恶劣天气下的侥幸……这些“看得见的风险”,只因思想上的“麻痹”“侥幸”,逐渐演变为“想不到的事故”。唯有每个人摒弃“与己无关”的懈怠,主动扛起自保互保的责任,才能让隐患无所遁形。
查找隐患只是起点,清除隐患才是关键。隐患如杂草,不及时清除便会蔓延成灾。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慧眼识患”,更要“铁腕除患”:对发现的问题即查即改、快查快改,杜绝“等一等”“看一看”的拖延;对反复出现的风险,从制度、流程、技术层面溯源治理,形成“发现—处置—完善”的闭环。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更是生命线。从“人人讲安全”到“个个会应急”,从“查找隐患”到“即查即改”,本质上是将安全责任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担当。当每个人都成为隐患的“吹哨人”、风险的“终结者”时,当“小题大做”的警惕性、“一抓到底”的执行力成为常态时,安全之基才能真正筑牢,发展之路才能行稳致远。
毕竟,再多的“如果”,也不如一次“当下的行动”;再完善的制度,也离不开每个人的“躬身践行”。唯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隐患清除在萌芽状态,才能让“安全”二字真正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