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8-06 08:13
7月26日,十建公司浙江石化工程项目部施工人员运用万向运输车运输安装管束。孟 琦 摄
问题
在压缩机组厂棚里安装管束时,会遇到施工作业空间狭窄的状况。施工人员需要使用大型吊车,倒链配合才能将管束运送到安装位置,过程中还容易磕碰到精密的压缩机组设备。这样的方式,每天只能安装2根管束,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创新点
十建公司浙江石化工程项目部参建员工聚焦管束运输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研制出制作简单、操作便利、安全可靠的万向运输车,用于管束运输安装。
效果
万向运输车显著提高了压缩机组管束的运输安装效率,有效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原本16天的作业时间大幅缩减至4天,节约吊车费用近30万元,并消除了设备损伤的潜在风险。
本报记者 田元武
7月24日,夜幕降临,浙江舟山鱼山岛上,十建公司承建的浙江石化30万吨/年高压聚乙烯装置压缩机厂棚内,充斥着燥热的气氛。
“单根管束重5吨,头顶上的钢梁和管线交错,只留出不足3米的狭窄通道,大型吊车被困在这里,有力难施。”十建公司浙江石化工程项目部技术员孟琦带领施工人员准备管束时,真切体会到这“胸腔”的逼仄。
“这根‘钢针’长17米,可棚子留给咱的缝儿还赶不上针眼宽。”施工经理董波说。常规吊装行不通,硬闯可能损毁精密管束。
难题像铁枷锁一样卡在孟琦的喉咙上。夜色中,他回到临时板房里,开始绘制各种运输工具的草图。直到夜里11点半,他灵光一现:放弃空中路线,转向地面“潜行”,制造一台能在狭缝中灵活穿梭的专用小车。
专用小车的草图在孟琦的笔下迅速有了形象。这台长15米宽0.8米的小车,车体以坚固工字钢为脊梁,确保17米长管束卧如平地。10个万向轮能够360度丝滑转向。孟琦给它起了个名字——万向运输车。同时,小车底部安装了液压升降装置,遇到障碍物,轻轻“抬脚”即可迈过。
首台万向运输车在凌晨的焊接火花中诞生。7月25日清晨,万向运输车载着第一根管束驶向压缩机组厂棚入口,董波小心操控,管束稳稳卧在小车上,万向轮灵活转向。前方管线横亘,他轻触液压开关,车身稳稳抬升,管束安然“抬脚”越障。
管束被万向运输车一根根运到压缩机组设备口后,施工人员对设备口与管束口实施焊接连接。整个过程中,管束就像一根线一样,被万向运输车精准地穿在狭窄的作业空间。“真跟绣花似的,这么个大铁家伙儿,在缝里走得又稳又顺溜!”董波说。
这台被员工们称为“钢铁绣娘”的小车,以不足常规吊车零部件大小的灵巧身姿大显神威。“用吊车安装管束得16天,用万向运输车仅用4天就完成了,节约费用30万元,还消除了设备损伤的风险。”7月29日,看着所有管束高质量安装就位,孟琦算起了效益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