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生活

大漠巡井“两兄弟”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8-08 08:17

李学仁 图/文

“启泵——停——”

“再来一次——好了!”

在不到10平方米的铁皮房里,魏宝峰和魏科峰围着甲醇泵忙活了大半天,终于排除了管线气堵的问题。而此刻,7月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正被沙尘暴吞噬,狂风卷着石子噼里啪啦地砸在铁皮墙上,像是要把这间小屋连根掀翻。

魏科峰和魏宝峰是西北油田顺北油气田8号带北段的巡井工。第一次见到他们的人,总会问:“你俩是亲兄弟吧?”39岁的魏科峰咧嘴一笑,浓重的陕西口音里带着调侃:“你看像不像?”40岁的魏宝峰则腼腆地摇摇头,用温和的甘肃腔说道:“不是,就是碰巧名字像。”

魏科峰身材魁梧,说话嗓门大,做事风风火火;魏宝峰瘦削些,话不多,但心很细。从培训开始他们就分到一起,后来又成了固定搭档,在大漠里并肩走了一年零三个月。

工作上,他们互补得像一对齿轮。

魏科峰车技好,沙漠里路况差,风沙大的时候能见度几乎为零,可他总能稳稳地把车开到井场。爆胎了,他就钻到车底下打千斤顶,魏宝峰在旁边递工具、打下手。

魏宝峰对井上设备更熟悉,流程、故障判断都在行。遇到棘手的问题,魏科峰就喊他:“来看看这个咋回事?”魏宝峰蹲下来琢磨一会儿,总能找到解决办法。

他们住同一间宿舍,生活几乎同步。谁先起床,就顺手把对方叫醒;谁去食堂,就多带一份饭回来。魏宝峰有时候懒得吃早饭,魏科峰就把鸡蛋和馒头塞给他:“不吃咋行?待会儿还得跑井呢!”

有一次,魏科峰感冒发烧,浑身没劲。魏宝峰二话不说,翻箱倒柜找药,又跑去打热水、打饭,守着他把药吃了才放心。魏科峰后来跟同事念叨:“这家伙平时话不多,照顾人倒是细心得很。”

他们的日常,就是在这片荒漠里来回奔波,每天巡十几口井,最远的井要开一个多小时。沙尘暴来了,就顶着风沙慢慢挪;车陷进沙窝里,就一起挖沙推车。一天100多公里,一年下来,跑的路能绕赤道一圈。

有人问他们:“沙漠里这么苦,值不值?”

魏宝峰低头检查着压力表,轻声说:“把井管好了,我心里就踏实。” 魏科峰则哈哈一笑:“习惯了,也没觉得有多苦。”

傍晚时分,他们巡完最后一口井。返程的路上,魏科峰握着方向盘,哼起了老家的秦腔,魏宝峰靠在座椅上,嘴角微微扬起。

在这片荒凉又炽热的大漠里,他们不是亲兄弟,却比亲兄弟更亲。

(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