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8-08 08:19
●李 舒 郭利龙
“我们班组这个月又拿了第一!”7月21日,兰吉特带领的外籍班组在电缆桥架预制安装竞赛中拔得头筹,他高兴地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自己领奖的照片。加入中国石化13年来,从一名电工成长为电气班组长,兰吉特感慨道:“在中国石化我学到了技术,有了稳定的收入。感谢公司给予的平台,我会继续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今年34岁的兰吉特是南京工程公司电仪分公司沙特项目电气班组长。2012年,他加入中国石化,在沙特延布炼厂2A项目从事电气安装工作。彼时的他还是一名青涩的“洋徒弟”,白天跟着中国师傅张学祥实操,晚上挑灯钻研图纸。“那时候,师父手把手教我识图、接线,从不嫌我问题多。”兰吉特回忆道。张学祥也十分看重这个好学的徒弟:“兰吉特是同期学员里最刻苦也是责任心最强的。”有一次深夜突发电器故障,兰吉特接到通知后迅速返回现场,凭着扎实的技术和冷静的判断,连续工作6小时后成功排除了故障。凭借这股韧劲,他在NDA项目中独立完成一个区域的照明工作,获得公司2013年度“最佳员工奖”。
2015年,兰吉特迎来了职业转折点。他因出色的表现和敬业精神晋升为电气班组长,成为南京工程公司首批外籍班组长之一。“我们通过中方班组长带外籍骨干、骨干再带组员的‘传帮带’模式,快速提升一线工人技能,为海外项目建设打牢基础。”电仪分公司副经理孙兆平介绍道,“兰吉特是这批骨干中的佼佼者,他带出的团队已能独立承担任务。”
角色的转换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兰吉特深知,班组长不仅是操作者,也是管理者。他带领的是一支由来自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菲律宾等各个国家的员工组成的团队,不同的工作习惯和文化背景对跨文化管理提出挑战。兰吉特每天总是最早到现场,紧盯各项细节,实现“零事故、零缺陷”的高标准施工。“作为班组长,我需要照顾到每个人的感受。但在安全、质量这些红线上,没有国籍之分,只有工作标准。”兰吉特认真地说道。
每天清晨的安全例会上,兰吉特用英语强调安全要点后,随即会用印地语、尼泊尔语等语言向不同国籍的组员重复关键指令。他推行的“三级安全检查制度”,即每日开工前安全交底、施工中巡查监督、收工后关键环节复查,已成为班组雷打不动的规矩。兰吉特对于安全质量管理近乎苛刻,从电缆的敷设角度到接头的连接都要求完美,但这种严苛态度让他带领的班组在阿尔舒巴赫光伏、拉比光伏等重点项目中屡创佳绩,兰吉特也两次获得南京工程公司“最佳外籍员工奖”。
他和张学祥之间跨越山海的师徒情仍在延续。如今已是主任技师的张学祥已回到中国,但经常通过视频与兰吉特交流技术难题,兰吉特也总是与师傅分享个人成长和项目进展。“看着他从‘洋徒弟’成长为‘洋班长’,带领团队获得各种荣誉,比我自己拿奖还高兴!”张学祥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