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 · 动态

安徽合肥石油通过优化网络布局、构建服务体系、强化运营保障,前7个月充电量居销售系统地市公司首位

织密充电网络 护航绿色出行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8-11 08:18

孙德荣

8月5日,在安徽合肥石油大众综合能源站,运维工程师侯继承仔细检测A25号充电枪:“这把充电枪检查完,客户就可以放心充电了。”入夏以来,合肥石油安全管理人员日均对3座充电站60余把充电枪进行两次全面检查,确保充电设备完好。

两年前,该站还是一片闲置空地,如今已成为中国石化首座超级充换电综合能源站,日均服务新能源车1200车次,这是该公司加快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该公司紧抓新能源发展战略机遇,通过优化网络布局、构建服务体系、强化运营保障,持续增强绿色能源供给能力。截至7月底,已建成“石化易电”充电站90座,投运充电枪超2100把;前7个月累计服务充电客户228.8万人次,充电量突破6100万千瓦时,占省公司总量的34.4%,同比增长205%;上半年及前7个月充电量均位居销售系统地市公司首位。

优化网络布局

从“里程焦虑”到“全域无忧”

7月6日,在合肥南站附近的潜口路充电站,出租车司机王师傅熟练地为车辆接上充电枪:“以前交班前找充电桩像拆‘盲盒’,现在城区2公里内就有中国石化充电站。”

2024年以来,该公司打造“全域服务链”,锚定“中心城区2公里内必有桩,县城4公里能充电,乡镇6公里可补电”目标,在人口密集区、交通要道、商业中心及旅游景点等关键位置布局充电设施,基本形成覆盖城区—国省干道—乡镇的三级充电模式。

目前,充电业务已遍布4区(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4县(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1市(巢湖市),一张高效便捷的充电网络初具规模,有效缓解了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

近日,在巢湖市栏杆集镇,村民王建华惊喜地发现,家门口的巢北加能站内新添了6把充电枪:“以前只有进城才能充电,现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省钱省事!”

“我们实时分析热点区域与覆盖盲区,动态优化网络布局,确保服务精准匹配需求。”合肥石油副总经理张煜介绍。

今年以来,该公司还加强前瞻性布局,积极探索虚拟电厂、V2G(车网互动)技术,让新能源汽车变身“移动充电宝”,在用电低谷时,车辆以低价充电,在用电高峰时,车辆向电网反向送电,节约新能源车主充电费用。

构建服务体系

打造“充电+”多元服务生态圈

“您的会员积分可兑换本次充电费用。”8月5日,在巢湖中心综合加能站,站经理邹小连向网约车司机刘师傅推介道。

今年以来,该公司针对商务车主偏好快捷服务、家庭用户注重增值权益的特点,通过大数据描绘用户画像,打造每月“逢8充电会员日”营销IP,推出充电卡营销和积分兑换活动,持续提升消费体验。

为构建多元服务体系,该公司创新打造以“充电+”为核心的服务生态圈。在大型示范充电场站引入餐饮、汽服、自助体检机、自动售货机等服务,配套休息室、空调及舒适座椅等增值设施,辐射周边5公里至8公里客户;拓展布局中小型充电场站,试点推进充电业务向县域、乡镇辐射。

“充电不再枯燥,等待时间也能高效利用。”刘师傅对巢湖中心综合加能站的便捷服务点赞。此外,该公司积极拓展合作边界,在全省率先试点在第三方站点拓展“石化易电”业务,输出成熟的运营管理经验,“石化易电”品牌辐射力与增值收益同步增长。

强化运营保障

“人防+技防+联防”一体化保安全

安全是充电服务的生命线。目前,该公司已经构建“人防+技防+联防”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为车主提供安心无忧的充电体验。

该公司建立“市、县、站”三级巡检制度,在高温、暴雨及节假日等关键时期增加巡检频次。“每一个螺丝、每一个接口都关乎安全,没有小事。”零管部副经理、零售督查队队长刘毓强调。

在该公司充电运维中心,“中国石化充电站现场运营智慧管理平台”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全市充电桩运行状态。7月6日,刘毓收到系统自动推送的巢湖巨嶂农贸市场站点绝缘异常预警,立即启动处置预案:“这套智能监控系统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打造,就像‘千里眼’和‘顺风耳’,让我们跑在了隐患前面。”

此外,他们与政府应急部门、消防机构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通过联合检查与应急演练,织就多方协同、反应迅速的安全防护网;建立高效运维机制,设备由专人跟踪监测,向用户承诺“24小时响应、常规故障一日修复”,为车主提供全天候快速安全的充电服务。

(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