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生活

西北果事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8-14 08:49

刘 静

新疆轮台的7月,太阳晒得戈壁的石头都烫脚,风卷着沙尘,热辣辣地扑人脸面。可奇就奇在,这般燥热的时节,却是瓜果攒足了劲儿甜起来的时候。街市上,黄澄澄、绿油油、紫盈盈,各色果子顶着风沙,水灵灵地招摇,显出荒漠里别样的丰饶。

此地瓜果名目多。库尔勒香梨不必说,青皮薄肉,咬一口脆生生,清甜的汁水顺着指缝往下淌;哈密瓜憨厚,纹路深得像老农的手掌,刀刃刚挨上,“咔”一声脆响,自个儿就裂开笑口,露出蜜水汪汪的橘瓤。吐鲁番的葡萄,玛瑙珠子似的,紧簇簇抱成一团,闪着诱人的青紫光。

小白杏,当得起轮台一绝。个头不大,皮色由青转白,再透出些暖融融的浅黄,蒙着一层细密的茸毛,看着就清爽。拈一颗在手里,轻轻掰开,果肉是近乎透明的嫩黄。送入口中,几乎不用嚼,那蜜糖似的汁液就化开了,甜得纯粹、干净,直沁心脾,一丝酸味儿也无,难怪说是“挂在树梢的糖包子”。还有那唤作“恐龙蛋”的李子,紫红油亮的皮儿,圆滚滚沉甸甸,咬下去,厚实的果肉带着点脆劲儿,先是浓甜,后头又隐隐透出一丝极讨喜的微酸,汁水丰沛得染紫了手指头。

西北油田人,到了这7月天,心里头便多了一桩要紧事——寄果子回家。老张是个挑水果的好手,对于选杏子有自己的一套。他蹲在摊子前,挨个儿拣那小白杏,要皮色匀净、茸毛完好的;恐龙蛋则专挑紫得发黑、捏着硬实回弹的。他用泡沫纸仔仔细细地包裹,一层又一层,小白杏娇气,尤其怕磕碰,恐龙蛋虽皮实些,但也经不住长途颠簸。装进黄色的塑料箱里,再缠上几道粗麻绳,老张这才直起腰,抹一把额头的汗珠子,嘴里念叨着:“家里那口子,还有小崽子,就馋这一口鲜甜。寄回去,他们尝尝这味儿。”

刚探亲回来的小赵,提回来半袋恐龙蛋。一口咬开,紫红的汁水立刻汪出来,果肉厚实,甜中带酸,解腻生津。大伙儿围上来,一人抓一个,啃得汁水淋漓。小赵下巴颏上也沾着紫红的汁,笑着说:“我爹妈尝了,直说这‘恐龙蛋’名字怪,味道可真好!酸酸甜甜的。他们一看这水灵的果子,心里就踏实了,知道我在这过得好!”笑声混着咀嚼声,那酸甜的汁水滴落在滚烫的沙地上,“滋”地一下就没了影儿,仿佛这干渴的土地也咂巴出了滋味。

井架高耸的影子,在傍晚被拉得老长,默默覆盖住那些堆在卡车旁、等待发往四面八方的果箱。小白杏的清甜、恐龙蛋的酸甜、哈密瓜的蜜甜……丝丝缕缕的果香,竟奇异地在这钢铁与油味交织的空气里弥漫开来,顽强地钻入每一个角落。

这包裹里的甜,年复一年,穿越风沙与关山。它像坚韧的种子,落在滚烫的沙石上,悄悄渗进石油工人沾满油污的工装;它被小心呵护着寄回千里之外,也在亲人的舌尖和心头,扎下平安的根苗。

(作者来自西北油田)      

(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