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生活

十年倾情 接力帮扶不断线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8-18 08:03

刘慎锋 朱聪聪

8月10日,在湖北红安县张石河村,村支书张基福望着缓缓关闭的果园大门,送走了今年最后一车饱满圆润的翠冠梨。随后,他打开手机,村集体账户那串新添的数字,让他黝黑的脸庞漾开了抑制不住的笑意。

张石河村曾是销售华中分公司的定点帮扶村。如今,虽然驻村工作队已离开村里,但销售华中分公司依然每年帮助该村售卖产品。今夏,在销售华中与村委的协同努力下,该村共销售翠冠梨2.5万公斤。汗水浇灌的甘甜,在这个丰收的8月,悉数化作了乡亲们实实在在的收获。

情谊绵长,接力帮扶不断线。2015年10月,销售华中对重点贫困村张石河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经过近3年的持续帮扶,该村于2018年7月成功脱贫摘帽。2021年7月,销售华中驻村工作队离开张石河村,来到红安县永河村,开启了新的帮扶之旅。十年倾情帮扶,激活了两个村庄的内生发展动能。

记忆深处的张石河村,并非今日模样。“那时是真难。一个小山村,却负债累累。”销售华中驻张石河村工作队首任队长尹进群回忆。

破局始于产业帮扶。销售华中第一笔30万元帮扶款如同点燃希望的火种,与村集体的80万元合力,让一座2000平方米的花生摘果厂拔地而起。轰鸣的机器声里,15名村民在家门口捧稳了饭碗,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寂静的山村第一次有了产业的心跳。

更大的生机在田野间萌发。销售华中投入119万元精心打造四季产业基地,春来,翠冠梨花开胜雪,雪浪铺展;夏至,百余亩太空莲田田相接,碧波荡漾;秋深,野菊铺就遍地碎金,金浪翻滚;冬临,油茶林籽实累累,榨坊飘香。该基地年效益稳超40万元,成为村民增收最坚实的压舱石。

在1300亩的农田里,销售华中耗资70万元建设的4.5公里波纹水管,使得灌溉时间从4天缩短至1小时内。除此之外,销售华中还投入92万元,拆除杂乱猪舍牛棚和商铺,建设4个文化广场和4处景观塘。

如今,百余名村民在基地稳定就业,人均年增收1.2万元;翠冠梨与太空莲,业已成为张石河村最闪亮的金字招牌。

2021年7月,销售华中驻村工作队带着丰富的经验与不减的热忱,来到永河村。自结对帮扶永河村以来,销售华中累计投入超300万元,为该村探索更具韧性的可持续发展新路。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永河皮子”(豆制品)在该村焕发新生。销售华中打造30亩现代化产业园,让古法工艺插上科技的翅膀。这里不仅仅飘荡着醇厚的豆香,更拥有串联起200户豆农的产业链条,解决了30余名搬迁户的就业难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为40户脱贫户筑起了稳定增收的堤坝。

循环经济在这里点亮了绿色的未来。销售华中在永河村建成的生态农业示范园,核心是一套废水处理系统,使得豆制品加工产生的废水从负担变为宝藏。这些废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物(如蛋白质、脂肪等),在厌氧条件下会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即沼气。 沼气为生产供热,留下的沼渣滋养果园沃土,富含养分的沼液则浇灌莲田,催生新的旅游景观。

“豆制品加工—废水处理—生态农业”的绿色闭环已然成型,将40亩香菇基地与230亩生态园紧紧相连。这条绿色纽带将带动70余户土地流转户增收,为30余名村民提供岗位,村集体经济年增收有望突破百万元大关。下一步,销售华中计划帮助该村建设饲料厂,用豆渣生产牛羊饲料,进一步拓展做强这为农户带来幸福的产业链。

(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