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8-20 08:02
王 建 口述 练金燕 整理
“爸爸,你多拿了一张卡纸!”文具店里,女儿举起刚买的三张彩色卡纸,小脸绷得紧紧的。我低头看手机支付记录——确实只付了两张的钱。那一刻,晨光透过玻璃窗照在女儿倔强的脸上,我恍惚看见20年前,父亲在粮店门口呵斥我“把多找的5毛钱还回去”时,同样严肃的神情。
多年前,父亲在公司仓库当保管员。有次我跟着去领劳保用品,他硬是冒雨折返3公里,就为了归还多领的一副手套。“库房重地,差一针一线都是大事。”父亲那本印着“诚信为本”红字的登记本,后来成了我家传阅的“诚信教材”。
十几年前,我调任油库计量员,父亲把已经泛黄的登记本塞进我的工作包。某次深夜值班,我发现一批汽油入库数比单据记录的多了10升。同事劝我,“反正系统已录入了”,但登记本扉页上父亲的字迹突然浮现眼前,“油品计量,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当我连夜上报时,监控室里“中国石化”四个大字的标识在月光下格外明亮。
如今,女儿上幼儿园了,我把登记本改造成她的“诚信储蓄罐”。每次她完成诚信小事,就能在对应日期下贴颗星星。上周六,她兴奋地指给我看:“爷爷的劳保本变成我的星星本啦!”那些歪歪扭扭的备注里,“还同桌半块橡皮”“捡到1元钱交老师”的记录旁,贴满了小星星。
昨天发生了件趣事。我带女儿去加能站便利店,她盯着收银台突然问:“爸爸,如果叔叔阿姨们多算钱了,你们也会像我还卡纸那样退给顾客吗?”没等我回答,加油员小张笑着说:“当然啦,在我们这每一滴油都是承诺呢。”女儿眼睛一亮,当即在她的星星本上记下:“加能站也有诚信储蓄罐。”
回家的路上,夕阳把站里的罩棚染成橘红色。女儿蹦跳着数路边的加油机,书包上挂着的“诚信之星”奖牌叮当作响。这清脆的声音让我想起父亲退休时说的话:“咱们石化人的诚信啊,就像这油罐里的刻度,既要看得见,更要量得准。”
现在,每次去那家文具店,女儿总会提醒我检查购物小票。玻璃橱窗倒映着我们父女俩的身影,恍惚间叠加上父亲当年在大雨中疾走的背影。三代人行走在不同的路上,却始终沿着同一条叫做“诚信”的轨迹。就像我们经手的每一滴油、每一张卡纸,清清楚楚,心安理得。
(作者来自浙江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