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时间:2025-08-25 15:29
本报记者 王一冰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为系统研判能源变革趋势,服务支撑“十五五”能源发展战略顶层设计,8月22日,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石化咨询公司)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挪威睿咨得能源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在京共同举办“油气与新能源蓝皮书发布会暨青年论坛”活动。十余位资深专家和青年学者围绕油气与新能源发展的现状、趋势与未来路径分享观点,来自石油化工企业、科研院所、投资机构及新闻媒体等多个领域的100余名领导、专家和代表参加活动,共谋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思路对策。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石化咨询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罗大清主持发布会并致欢迎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能源安全与新能源研究室原主任刘强、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石化咨询公司)副总经理王佩、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副院长郝洪亮、挪威睿咨得能源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勘探开发分析副总裁陈琳分别作主旨演讲。刘强认为,2025年以来,经济走势分化明显,随着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始,美国挑起的贸易关税战迅速升级为全球性贸易冲突,短期贸易战将导致全球供应链风险和通胀上升风险,经济增长放缓,长期看贸易战可能加速全球经济脱钩。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仍然难以撼动,但需要加强与部分国家的产业链合作,此外,关键矿产资源将成为国际政治和经济的新焦点。王佩深入剖析了全球能源发展的四大趋势,认为全球能源消费增速趋缓,发展中经济体将是增长主要动力;短期内化石能源仍是主力,但能源投资重心将逐步转移;美欧转型收缩回调,实现全球绿色低碳目标任重道远;全球政经治理体系面临深刻重构,贸易摩擦与地缘冲突共同重塑能源版图。并提出了中国能源发展的六大特点,认为我国能源发展将呈现“十五五”时期需求增速放缓、风电与光伏发电量增速领先、低碳能源对高碳能源的替代从增量向存量领域渗透、石油消费逐渐由燃料型转向原料型、天然气仍将处于“黄金增长期”等特点。郝洪亮提出,储能未来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新型储能市场活力亟待释放,发展储能是调整能源结构实现双碳目标及保障电网稳定可靠性的必要路径。我国储能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项目规模结构呈双极化趋势,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电化学储能主导新型市场。储能发展面临产业链资源与技术成本、政策机制、国际竞争等关键挑战与多维机遇。陈琳认为,2025年各板块上游投资将出现下降,深水、页岩板块的投资下滑幅度最为显著。同时,随着欧佩克逐步取消自愿减产,叠加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供应量的增加,2025年石油市场供需关系将呈现宽松态势。全球常规油气新增储量不断减少将引发对长期供应不足的担忧。以基础设施为主导的勘探活动以及在前沿区域的勘探工作,对于满足未来长期能源需求至关重要。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石化咨询公司)副总经理王佩主持了圆桌论坛环节,论坛邀请了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吴谋远、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白晓辉、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总经理高燕、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助理姜昊,他们围绕产业转型与协同发展、技术突破与市场挑战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度对话。嘉宾们认为,油气与新能源产业在“双碳”目标征程中处于重要地位。构建油气+新能源多能互补体系,是能源转型实践的重要方向。政府需在政策协同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引导资源向该领域倾斜;企业应勇挑技术创新重担,加大研发投入,探索适合多能互补的技术路径;研究机构则要为市场机制的完善提供智力支持,从理论层面剖析市场规律,助力构建高效的市场机制。各方唯有凝聚合力,才能推动能源行业在转型之路上稳步迈进,实现能源安全保障与绿色低碳发展的相互促进。
在青年论坛环节,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石化咨询公司)的青年专家们还分享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涵盖国际油价、成品油市场、天然气市场、化工产业发展、光伏产业发展、绿色金融等多个方面。
来自国内外主要石化企业、行业协会、能源化工智库、高校、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等上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活动。发布会还通过石化出版社“易牍”公众号、腾讯会议等平台全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