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8-26 08:12
本报记者 黄嘉莉
早上6时,广东石油广州白鹤洞综合加能站内的综合能源管控大屏率先“苏醒”,站长杨盛的目光落在不断刷新的电子价目表上——服务费正从夜间模式调整为日间模式,这是广东石油充电量效分析模型根据过去一周市场情况计算出的“最优解”。
与此同时,广东石油自主研发的充电智慧“驾驶舱”,“吞吐”着近2300座加能站、2200多座易捷便利店和2200万会员带来的海量数据,将其“换算”成调度指令,实时调度全省980多座充电站,通过市场机制引导车流去向。
充电需求天然带有潮汐性,受区域差异、时段波动影响,容易让充电桩陷入高峰期排队、低谷期闲置的困境。“我们用数字化工具平衡峰谷,让充电桩始终保持高效运转,做大充电总量,用算法智驭‘充电潮汐’。”广东石油零售中心充电运营管理员司徒锦波说。他们应用大数据、物联网、AI等技术手段,构建充电量效分析模型,研发充电智慧“驾驶舱”,对充电站现场及环境关键信息进行智能识别与智慧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广东石油将深入贯彻集团公司年中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用好数字化工具,落实灵活调度、客户画像、精准营销等举措,“削峰填谷”不断提升充电设备使用效率,扩大效益规模,加快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上午10时,惠州石油园洲充电站车辆进站的提示音变得更加密集。“附近几个早市散了,农户和小商户要集中返程了。”该站站长刘琪根据区域充电热力图提示,判断充电高峰期要来了。他组织站内机动组员工迅速就位,提前清理充电车位、检查设备状态,引导车辆、协助插枪、维持秩序,确保现场车辆通行顺畅。得益于精准的峰谷预测和高效的现场响应,该站单枪日均充电效率比过去提升了40%。
为吸引车主在低谷期充电,广东石油整合时段优惠,推出洗车购物组合促销,引导客户在指定时段、指定站点充电,成功实现人工“填谷”。结合每座网点充电桩利用情况,构建了高速公路和非高速公路、平日和节假日、白天和夜晚等多种差异化服务费策略。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量效分析模型,能够动态找出每座站点充电量和服务费的最优组合。
与此同时,广东石油通过对会员充电行为、消费偏好等大数据的深度分析和标签化管理,逐步构建起清晰的客户画像,为精准营销奠定基础。
在广州石油白鹤洞综合加能站,他们将客户精细划分为公交车、物流车、网约车、私家车等6个类型,量身定制“充电菜单”,为网约车司机提供专属“特定时段优惠+热饮”,为物流车队提供“快速通道+积分兑保养”,为私家车主送上“免费咖啡+爱心早餐”。“我们努力读懂不同客户的需求。”杨盛介绍,精准营销策略让该站成为区域标杆,日均充电量达2.6万千瓦时。
为进一步提升客户消费体验,广东石油一线员工还化身“充电管家”,通过微信群、APP推送等渠道,定期精准发送充电优惠、站点动态和促销活动等信息,让客户享受更多优惠。
每天午后的一段时间,都是深圳石油新深易捷综合加能站站长张林君十分忙碌的时候,手机总是响个不停。他管理的5个企业微信群热闹非凡。“我们每名员工都是‘充电管家’,维护成百上千名车主。”他们采取分时段优惠、免费洗车、油非互动等多种营销措施,形成“白天上班族、夜间大物流”的充电节奏,单日充电量超2.2万千瓦时。
“‘数据驱动决策、服务精准触达’的模式,正让公司加快从‘汗水型增长’向‘智慧型增长’转变。”广东石油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