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人力

新型可储物地锚提高搬迁时效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8-27 08:20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临盘钻井项目管理部侧钻4队平台经理毕志军在临41-侧斜180井调整新型地锚绷绳。邵 林 摄

问题

相较于普通钻井井架,车载钻机井架因其倾斜结构,必须依靠地锚稳固支撑。以前固定车载钻机井架,往往在井架四周旋入框架式钢制地锚。其旋入、预紧、调整绷绳过程烦琐费时,且旋入作业易碰触地下埋设的电缆、油气水管线,存在损坏管线或引发油气泄漏的安全风险,此外调整绷绳须人员登高作业,存在登高作业风险。

创新点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临盘钻井项目管理部机修服务站副站长费林明,设计了一款适用于固定车载钻机井架的新型可储物地锚。该装置采用箱体化设计,双层底座,满足配重需求,前端加装止推支撑杆防止意外位移,并整合绷绳张紧装置。

效果

新型地锚无须挖坑填埋,不涉及旋入作业,消除了管线损坏和油气泄漏风险。以往固定一口井的井架大约需4个小时,使用该地锚后,操作人员仅用两个小时便能完成作业,且过程无须登高,站在地面便能轻松张紧并锁紧绳卡。除此之外,该地锚还具备储物功能。

邵 林 李晓雨

“以前安装地锚费时费力还危险,现在操作轻松高效,地锚箱体还能当作储物箱使用,效果很好。”8月11日,在胜利油田临41-侧斜180井施工现场,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临盘钻井项目管理部侧钻4队平台经理毕志军使用新型地锚后,不禁称赞道。

这款由临盘钻井项目管理部机修服务站副站长费林明研发的新型地锚,彻底摒弃了传统的埋入模式。现场应用测算显示,新型地锚将车载钻机井架固定时间由4个小时缩短至两个小时,并大幅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

传统方式要求在井架四角约60米外旋入钢制地锚。该过程包括埋设、预紧绷绳及后续调整,均耗时费力。同时,旋入作业可能触及地下电缆或油水气管线,存在安全隐患。这种挖坑埋锚模式,成为制约钻井队提效减负的瓶颈。

为解决这一难题,费林明基于“自重稳基+前斜支撑防位移+滑轮丝杠机构组调整”的设计思路,带领机修团队成功研制出新型地锚。其核心为双层底座,夹层填充配重材料,确保装置稳固支撑于地面,满足绷绳高拉力需求。前端加装的止推支撑杆,有效防止特殊工况下的意外位移。

费林明在箱体上创新性地整合了包含滑轮组、丝杠、导向轮、绳卡和手轮的绷绳张紧装置。操作人员无须借助钻台气动绞车,无须登高,站在地面即可张紧绷绳并锁紧绳卡,极大简化了流程。

该装置省去了挖坑填埋环节,消除了安全隐患,显著提高了安装与拆卸效率,缩短了井架起放的整体作业时间。

新型地锚的功能远不止固定井架。箱体式主体设计赋予了其储物功能,4个地锚可根据井队实际需求,灵活用作消防器材存放点、危废暂存间、油品库或材料工具房。

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井场标准化水平,还减少了搬迁时所需车辆数量,有效提高了搬迁时效。目前,临盘钻井项目管理部正进一步推广应用新型可储物地锚。

(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