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人力

创新技术助力油田绿色高效注水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9-03 07:54

李 敏 张 欣 贾旭东

在塔河油田4-4站,一座新投产的全重力一体化分水装置正高效运转。截至8月,它已稳定运行两个月,每天从2000立方米采出液中精准分离出600立方米的水,并将这些水化为保障油田开发的“营养液”。这是西北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创新技术体系的一个缩影,其背后是一张已覆盖塔河油田39座站场的绿色高效注水网络。

油藏注水开发是补充地层能量的重要手段。国内外许多油田都采用向油层注水的方法来保持地层压力,提高油井采收率,实现油田高产稳产。塔河油田主体开采区块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形态多样、大小悬殊、分布不均,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采出水往返输送能耗高、运行成本高,单井注水管线建设投资成本高、适应性差,高含硫采出水处理成本高。

基于塔河油田油藏注水开发特性和地面工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需求,西北油田工程院以“注上水、注好水、低成本注水”为目标,创新形成“联合站集中供水、区域分水回注、管网到站、一管双用到井口”的沙漠油气田注水开发地面建设新模式,创新就地分水、一管双用、负压气提三大关键技术系列,并在联合站及前端计转站规模推广应用,支撑了油藏注水高效开发,相关成果获西北油田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给沙漠里的油井注水,就像用吸管给塔克拉玛干沙漠浇水!”西北油田工程院水处理团队带头人郭靖这样形容曾经的困境。传统注水模式需要为每口井铺设专用管线,在茫茫沙海中如同绣花般艰难。但技术人员“脑洞大开”:让输油管“兼职”送水——一管双用技术,像给输油管装上智能开关,让同一根管道在不同时段分别输送原油和注入水。这项技术目前已在塔河油田的39座站场推广应用,大幅降低了建设成本,同时有效增强了注水能力。如今,联合站化身“沙漠水塔”,区域管网成为“智能水系”,昔日“吞金兽”变成了“节能标兵”。

为解决地面系统流程长、井网间距大,采出液多级加热集输往返输送能耗高、运行成本高的难题,西北油田工程院水处理团队持续迭代更新油水分离技术,形成“三相分离器+除油器”“一体化短流程”“全重力平衡一体化分水”等就地分水关键技术。这些技术能够满足不同物化性质采出液分水需求,目前已在塔河油田的24座站场推广应用,每天处理1.15万立方米采出液,年节电量相当于3万个家庭的年用电量,年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运行成本降低10%,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双提升。

塔河油田的采出水含硫,传统化学脱硫不仅每年要消耗上千万元药剂,还会产生沉淀物堵塞管道。西北油田工程院水处理团队另辟蹊径,研发酸性采出水物理法气提脱硫及改性技术,通过负压气提塔控制气水比和塔顶负压,从而保障气提脱硫效果。该技术不仅能脱硫,而且能脱除水体中的二氧化碳,改性水质,降低腐蚀速率和加药成本。该技术保障了塔河油田二号联合站和五号联合站采出水系统安全、高效、低成本运行,更为行业高含硫采出水处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方案。

(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