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人力

从智能设备升级到数字化管理,南化公司化机公司以实打实的举措推进智能化转型,入选南京市工信局公布的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企业库名单

智能化升级实现提效降本双向突破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9-03 07:54

本报记者 郑 瑞 通讯员 田蓉蓉

8月26日,记者走进南化公司化机公司(以下简称“南化机”)千吨级石化装备制造基地,数控平面钻铣中心、数控激光切割机、数控坡口加工中心等新设备正高速运转,奏响智能化生产新节奏。

今年7月,这批完成调试的智能设备正式投入生产,为该公司向智造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8月,南京市工信局公布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企业库名单,南化机成功入选。

从智能设备升级到数字化管理,南化机以实打实的举措推进智能化转型,不仅收获了制造费用下降、合格率提高的硬成果,更培养了一支掌握新技术的人才队伍。

智能加工设备重塑生产效率与质量基准

8月26日,在南化机加工车间厂房内,青年技术骨干高旭带领团队专注操控数控平面钻铣中心,全力推进陕煤甲醇反应器折流板加工。“这台设备集钻铣于一体,不仅可以加工EO反应器、甲醇反应器等设备的大直径管板、折流板等部件,而且能双轴同时加工。”高旭向记者展示刚加工完成的部件,语气中难掩自豪,“你看这精度,完全符合图纸要求,效率比以前提高了一倍。”

南化机新引进的数控激光切割机同样展现出强大优势,45毫米厚的筒体板在激光切割头下快速成型。“以前数天才能完成的切割任务,现在几小时就能搞定,还省去了钻孔、刨铣等工序。”南化机数控切割工罗叶飞的介绍印证了设备升级带来的质变。

除此之外,数控坡口加工中心在中汇发项目147毫米复合板加工中,使表面质量参数提升了1倍以上,精准的尺寸控制完全满足关键指标要求。

据统计,这些智能加工设备投用后,南化机制造费用吨单价月均同比下降17.3%,主要零部件检验一次合格率达92.53%,同比提升4.93%,生产效能与质量管控实现了双向突破。

智能化焊接系统激活生产流程深层潜力

“现在坐在办公室内就能实时查看所有焊接设备的运行状态,哪个工位在作业、哪个设备待工,一目了然。”南化机铆焊车间负责人刘强指着电脑屏幕上的监控看板介绍。这一变化得益于该公司今年3月投用的智能焊接自动监控系统。

该系统具备工艺编制、数据采集、超规报警、库房管理、过程控制和数据统计6项功能,将车间152台焊接设备全部接入物联网平台,实时采集焊接电流、电压等关键参数。“一旦出现参数异常,系统会立即报警,我们能第一时间介入处理。”南化机焊接高级技师陆强深有感触,“以前全靠经验判断,现在有了数据支撑,焊接质量更有保障了。”

数据显示,3月初,该系统投用后,焊接设备使用率从47.7%跃升至71.95%,3月中旬达到100%,作业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设备潜能被充分释放。

该系统还实现了工艺文件电子化管理,焊工资质、施焊记录等数据自动采集,派工、领工等流程线上完成。“再也不用抱着厚厚的纸质文件到处跑了,找工艺参数,鼠标一点就行。”陆强的笑容里满是对新系统的认可。

南化机技术研发中心经理朱宁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持续优化工艺文件线上编辑功能,让系统更智能、更实用,推动焊接工序全流程数字化。

与此同时,智能焊接机器人的上岗让效率再上新台阶。去年11月,3台焊接机器人同时作业,完成苯化工部精馏塔再沸器管束焊接,4800个管头焊缝全部达标。中国石化特级技师高申华介绍:“这些机器人有自动扫描识别功能,无须人工引导就能规划焊接路径,效率比传统方式提高1.3倍。”他带领团队编写操作手册、开展技能培训,让机器人快速融入生产流程,实现了技术与生产的无缝衔接。

全面数字化管理构建智能工厂生态体系

南化机的智能化升级不止于生产设备,更延伸到管理全流程,数字化基因正深度融入企业肌理。该公司于今年投用的门禁系统,让人员管理变得更精准高效。“以前要知道当天用工情况,得班组、车间逐层点人头,现在系统自动统计,员工、承包商人员在岗情况一清二楚。”南化机综合管理部部长周正国道出了管理模式的革新,管理成本也因此大幅降低。

在设备管理方面,智能化升级促进降本增效。今年1月,南化机投入使用的载重量为400吨的自行板,当月就减少外委运输28次,节约费用9万余元。“预计每年能省130万元大件运输租赁费,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效益。”南化机辅助车间负责人张宝佳算起的经济账,正是数字化管理价值的直接体现。而智能堆焊工作站的引入,使堆焊效率提高30%,1名焊工可同时操作两台设备,人力成本显著下降,让人力资源配置更趋合理。

这些变化背后,是南化机清晰的智能化发展战略。在“十五五”期间,该公司计划实现管理全面数字化,建立基于BIM的协同设计制造平台,打造“三个中心”(智能化下料成型中心、智能化加工中心、智能化焊接中心)和“四个基地”(高端装备制造基地、进口装备国产化基地、新型装备研发创新基地、核心装备评估修复基地),通过智能化升级,让南化机成为化工机械制造领域的标杆。

高申华表示:“下一步我们还要投用框架式智能机器人,让裙座、鞍座等结构件焊接也实现智能化升级。”

(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