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 · 动态

胜利油田胜利采油厂

破解高含水困局 书写老油田逆袭新篇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9-04 07:58

本报记者 于 佳 通讯员 王 迪 李 军

胜利油田胜利采油厂因负责开发的油藏综合含水高达96.68%,被称为“水里采油”。这座有着60年历史的老厂,自2023年起原油产量逆势上扬,连续两年增长,多项指标持续向好。今年1~7月,原油超产0.82万吨,天然气超产107万立方米。7月29日,胜利采油厂在中国石化第十一届“五项劳动竞赛”中获评“先锋采油厂”。

触底反弹,以“三次创业”破局

2023年初,胜利采油厂面临严峻挑战:主力油区胜坨油田综合含水逼近97%,井网、井筒、地面设施老化问题突出,开发难度陡增。在此背景下,厂党委提出“三次创业”战略——立足老油田,建设新胜坨,弘扬好传统,建设新胜采。

“这更像一次绝地反击,我们别无选择。”胜利采油厂副总地质师兼地质研究所所长张城浩说。而在厂党委书记、副厂长明玉坤看来,“思想破冰,发展才能破局”,唯有把高含水老油田当新油田看待,才能盘活资源。

为此,采油厂精准锁定短板,制订“长远+当下”双轨计划:长远层面,从观念、勘探、管理、控含水、科技、创效、素质七个维度规划发展;当下层面,聚焦产液结构、化学驱、长停井、地面简化、电力提效五件要事攻坚。2023年,该厂油气当量超交5.55万吨,时隔多年交出完美答卷。

2024年,厂党委再部署:从化学驱、页岩油、工艺技术等六方面发力,同步推进油气勘探、水驱开发、“三采增油三线攻关”,全年超产5.71万吨。“油井高含水不代表油藏高含水,油藏高含水不代表层层高含水。”明玉坤表示,胜坨油田采出程度仅40%,地下仍有六成原油,页岩油突破与化学驱迭代,正是老油田的底气。

量效兼顾,既要增产更要增效

4月22日,胜坨2-4X98井日产油103.4吨,老油田9年后再现百吨井。今年,采油厂推出“十二大增产增效工程”,涵盖培育百吨井、能量恢复、低渗透提产、“中心井场+卫星井场”优化、“地热+”利用等领域,全力追求量效双优。

围绕“培育百吨井”,5个工作组对256个井组逐层“体检”,在老区找原油二次富集区,在新区抓高效动用,打造“少井高产”模式。“百吨井不只是产量目标,更是高效开发的引擎。”明玉坤强调,特高含水期,原油成本关乎生存,必须兼顾量与质。

采油厂从地上地下同步控本增效:地上推行井工厂模式,减少钻机往返浪费;地下调控产液结构,对高含水低效益井控液限产,对低液低能井补能提液。2023年,在产量增长的同时,年产液量较2022年减少1.5万立方米(控制在13万立方米以下),节约成本超9000万元。

今年,该厂创新“中心井场+卫星井场”模式,将地面井位逐步集中到50个中心井场,整合管网、电网、井场与土地,实现投资优化、效率提升、劳动强度降低的多重变革。

创新驱动,解锁老油田新潜力

“老油田按老路子走,难寻新潜力。”胜利采油厂副厂长、总地质师吴媛媛坦言,过去“见油布井”的模式零散低效,如今依托高精度数值建模,技术团队重新认知储层,对特高含水区块整体立体调整,多层系同步优化,持续释放资源潜力。

技术团队打破思维惯性,运用“界面控油+流度控制”“以水带油”等新理论,破解“少井高产”难题。“我们在老油田实现了从‘不可能’到‘可能’。”地面工程专家邹翔说。今年上半年,该厂培育出1口百吨井、3口50吨井、45口10吨以上高产井,扭转了平均单井日产仅2吨的局面。

同时,采油厂推进稳产压舱石工程:把注水当作全链条工程,从水质到作业精细管控;用堵水调剖技术封堵高耗水“出血点”,压减自然递减率。井筒治理也持续升级,自主研发的贴堵技术可低成本修复老井,内衬管工艺解决井筒偏磨问题,躺井率从8.9%降至1.15%,延长老油田经济寿命。

明玉坤表示,未来采油厂将在巩固传统油气开发的基础上,加快布局新能源、新业态“第二增长曲线”,培育新质生产力。老油田依旧,但高质量发展的脚步已踏上新轨道。

(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