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9-05 08:06
杨长武 陶 炎
“准备好了吗?”8月28日上午,在扬子石化热电厂仿真室里,锅炉装置甲班班长仇钟山看向新员工范大维。这天是范大维跟岗学习1个月后的仿真考试,班组想借此机会摸摸底,好让后期培训更有针对性。
“准备好了”。话音未落,仿真机突然爆发出刺耳警报声——3号炉乙侧给煤机红色警报灯闪烁,联锁停运提示铺满屏幕,蒸汽压力与炉膛负压曲线瞬间“跳水”。范大维的手僵在鼠标上,后背沁出冷汗:规程里“堵煤应急”的章节在脑海里乱成浆糊,那些背得滚瓜烂熟的文字,此刻竟像被水泡过的纸页,模糊成一片。
“快!增加甲、丁给煤机给煤量,调大一次风机风压!”培训员郭永阳的指令接连传来。范大维慌忙照做,蒸汽流量渐渐稳住,摇摆的压力曲线终于趋缓。“盯着炉膛负压,别超量程!”郭永阳的眼睛钉死在参数跳动上——既要保住下游化工装置用汽,又要防着运行给煤机过载,这操作像在钢丝上走平衡。
10分钟后,郭永阳松了口气:“记一下处理时间和参数变化,回头对着规程捋。”仇钟山拍着范大维的肩笑:“傻眼了吧?在咱们这行,规程是骨架,可真正让设备‘活’起来的,是多少年在实战中攒下的经验。”
傍晚,整理操作记录时,范大维忽然悟得了“身经百战才能处变不惊”这句话。他在心里把这场考验重新定义——这是师傅用几十年经验,给他上的最生动的一课。
装置区的灯光渐次亮起时,范大维在笔记本上写下:“规程是地图,经验是指南针,而真正的本事,是在风暴里也能找到航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