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9-08 08:16
华北石油局大牛地气田大16井。王益飞 摄
华北石油局大牛地气田展厅浮雕及历史发展区。李文昕 摄
来自陕西省神木市尔林兔中学的学生们在华北石油局公众开放日时参观大16井。李文昕 摄
基地简介
中国石化第四批红色教育基地——华北石油局大牛地气田“为强国建设壮气”红色教育基地,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与陕西榆林市交界区域,由大16井和阳煤1HF井、2号集气站和大牛地气田处理站、大牛地气田展厅、府谷地质剖面实训基地组成。教育基地通过实物、图片、文字、影像及专人讲解等形式,生动展现了中国石化自行建设的首个大气田——大牛地气田积极打造致密低渗气田高效开发典范的辉煌历程,反映出作为国家首批油气普查勘探队伍的华北石油局几十年来始终坚守“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赤诚初心。
李文昕 宋翔宇
塞北高原,陕蒙腹地。在毛乌素沙漠边缘,横跨内蒙古鄂尔多斯与陕西榆林的大牛地气田静静矗立。它占地超2000平方千米,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却因低压、低渗、低丰度的“三低”特性,开发难度极高。
面对困境,华北石油人历经50年奋斗,在磨刀石上找油气,攻克边际气田开发难关。从三上塔巴庙的执着寻气,到技术空白期的跨界求学攻坚,再到奥运保供中创造出当年建产当年供气的“大牛地速度”,华北石油人始终以红色基因铸魂,在这片土地上用奋斗足迹,讲述着探索与开拓、坚守与创新的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是气田开发的根脉,更是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为此,大牛地气田红色教育基地应运而生,它让每一段勘探开发历程、每一次攻坚克难瞬间,都成为展现能源报国初心的生动课堂。
初心赓续
从三上塔巴庙到打出高产探井
6月5日,在大牛地气田展厅,前来参加公众开放日活动的陕西省神木市尔林兔中学学生们的目光落在一张老照片上——大探1井熊熊火焰正喷涌而出。随着讲解员陈晓玲的娓娓道来,华北石油人在荆棘丛生中拓路、在筚路蓝缕中前行的三上塔巴庙记忆愈发清晰。
1975年,华北石油局成立伊始,华北石油人带着“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把目光投向塔巴庙区块。这是华北石油人第一次挺进这片陌生的土地。他们头戴铝盔、饮盐碱水、住干打垒,背着勘探包在沙漠荒原行走,以能源报国之志赓续红色血脉。
1977年7月19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荒原上,伊深1井的井架刺破苍穹,工业气流奔涌而出,华北石油人终于在塔巴庙区块叩开了上古生界气藏的大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秉承为国寻油找气的初心,华北石油人二上塔巴庙,虽先后打出了低产工业气流,却因产量低未达经济开发标准,勘探的脚步慢了下来。
1999年,不服输的华北石油人第三次挺进这片土地。那年初冬,大探1井的钻杆缓缓钻进地层,工业气流喷涌而出的那一刻,井场上的欢呼声响彻沙漠,后续几口探井也接连传来突破的消息。
不久后,大1井区提交160多亿立方米探明储量,为后续气田快速规模建产奠定了基础。华北石油人三上塔巴庙,终于有了自己的气田。
大牛地气田展厅的气田发现板块,清晰地记录了华北石油人三上塔巴庙的光荣事迹,那一张张老照片,正激励着一批批来参观的新一代石油人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攻坚破局
从先导试验到“大牛地速度”的跨越
7月25日,在大16井石油石化传统教育基地,一群2025年入职的新员工,津津有味聆听着讲解员陈晓玲讲述大牛地气田建设初期的故事。他们时而奋笔疾书,时而抬头凝望前方红色的气井——大16井,仿佛在与创业先辈进行一场隔空对话。
2002年秋,毛乌素沙漠的沉寂被沉睡亿万年的“气龙”喷薄而出的巨响打破,大16井试获20万立方米/天的工业气流,不仅打破单井产量低的瓶颈,更让华北石油人看到了希望——在这片沙地上,建一座天然气生产基地不再是幻想。
很快,中国石化明确由华北石油局牵头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定下2005年建成10亿立方米以上产能的目标。
2003年初,开发先导性试验正式启动。彼时的华北石油局,在天然气开发领域经验不足。华北石油局从井下作业部抽调51人,组建采输队到四川学技术。“60天全封闭学习,从设备操作到流程管控,大家笔记都记了厚厚几本,结业后我们就立刻投身试验现场。”参与培训的刘振苏回忆。
同年,2号集气站的阀门开启,大牛地—杭锦旗管线竣工,向伊化甲醇厂供气的那一刻,大牛地气田开发的大幕正式拉开。
2005年,北京奥运清洁能源供应提上日程,面对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中国石化向国家承诺:大牛地气田年底前实现供气。
3月的鄂尔多斯,寒风还未散,10亿立方米产能建设誓师大会的号角就已吹响。140多支队伍5000多名员工从五湖四海赶来,沙漠里瞬间竖起成片钻塔,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参战队伍昼夜奋战。
7月中旬,大牛地至榆林管道提前贯通,天然气顺着陕京二线直抵北京,比计划提前13天。10月,更是实现了建产10亿立方米的任务目标。敢想敢拼的华北石油人愣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当年批复、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奇迹。“大牛地速度”自此载入石油工业史册。当年,华北石油局正式跻身年产百万吨级油气田企业行列。
科技赋能
从水平井建产到深层煤层气突破
5月15日,几名身穿红工装的科研人员在“中国石化深层煤层气重大突破井”石碑前挥手合影。他们身后“探索深层煤层气,打造技术策源地”的字眼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夺目。这里,是华北石油局阳煤1HF井教育基地。作为阳煤1HF井及后续几口煤层气井勘探开发的参与者、见证者,他们从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手里接过科技创新的接力棒,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发光发热。
站在阳煤1HF井前,他们思绪万千。回想起大牛地气田开发之初,被“三低”难题困扰许久的华北石油人,日夜往返于实验室与井场之间,一点点摸索出以储量动用最大化为核心的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再配上排水采气、增压开采等量身定制的工艺,硬是用科技创新这把破局的金钥匙,开启了致密气藏高效开发的大门。
2011年,中国石化启动鄂尔多斯致密油气增储上产会战,华北石油人通过不断分析研判地层气藏规律,果断在大牛地气田大8—大10井区,实施水平井规模化建产。这不仅是华北石油局的首次尝试,而且在全国范围内也属开创性举措。井场上,钻塔林立,机械臂精准操控着水平井钻头向地层深处延伸。随着一口口水平井顺利完井,国内首个全水平井10亿立方米产能建设目标如期达成。这一突破不仅让大牛地气田储量动用程度大幅提升,更用实打实的成果证明:水平井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开发!当年,大牛地气田天然气产量达到27亿立方米,拉开了气田二次跨越的序幕。
2023年,勇于大胆尝试的华北石油人按照“1+4+N”产业布局,积极开辟资源新领域,锚定2000米以下的深层煤层气勘探禁区,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打出了中国石化首口深层煤层气井——阳煤1HF井,并取得勘探开发重大突破。该成果入选全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标志性成果和中国石化十大油气勘探发现成果,获集团公司勘探突破特等奖。
如今,大牛地气田已累计产气570亿立方米,从水平井规模建产到深层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突破,每一立方米的天然气里,都藏着科技攻关的汗水。华北石油人用科技赋能过五关斩六将,走出了一条低成本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同类气田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案。
50年来,不论是塔巴庙区块寻梦路上的锲而不舍,抑或奥运保供攻坚中与时间赛跑,跑出热血沸腾的“大牛地速度”,还是新时代下以科技破局助力气田稳步前行,华北石油人骨子里能源报国的红色基因始终未变。这一抹鲜艳的红,指引着华北石油人一路披荆斩棘,成功破解“三低”气藏开发困局,让“三低”气藏盈利,更让大牛地气田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版图上愈发璀璨夺目。
留言板
□ 华北石油局采气一厂员工,大16井、阳煤1HF井讲解员 陈晓玲:
作为宣讲员,我在一次次讲述中,不断重温老一辈石油人攻坚克难、矢志报国的奋斗岁月。大16井实现致密气重大突破、阳煤1HF井挺进煤层气深度禁区的创业故事,总是让我心潮澎湃。前辈们寻求突破、挑战极限的精神,更令我深感震撼。今后,我必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守岗位,用心用情讲好大牛地气田的故事。
□ 华北石油局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电力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 朱卫峰:
大牛地气田红色教育基地展示了华北石油人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每次来到这里参观,我都深深地被前辈们的精神所感动。作为一名基层支部书记,我将以保供电、强运维、降能耗、提效率为工作目标,坚守岗位,履职尽责,不负使命,奋力为油气田生产高效稳定运行筑牢电力保障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