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9-10 08:08
本报讯 记者陈子佩 通讯员孙 岩 魏进祥报道:近日,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制定的国际标准ISO 23505:2025《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 球形罐容积标定 光电外测距法》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在油气计量领域制定的首个国际标准,实现了我国在该领域制定国际标准零的突破,填补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球罐容积标定领域的标准空白。
球罐是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压缩及液化气体的储运设备,也是确定罐内液体和气体量的计量设备,其容积标定决定罐内产品数量的测量准确度。
此前,球罐容积标定的ISO标准长期空白,业界普遍按照美国石油学会围尺法标定球罐,测量人员需要攀登到球罐上高空作业,通过高空围尺获取球罐周长。这种方法测量精度不易保证,费时费力,对球罐工况的适应性也比较差,难以满足现代能源产业对高效、安全、精准计量的迫切需求。
光电测距仪在测量领域通用,并在立式罐标定中普遍使用。2003年,石科院成功研发出通过光电测距仪外测标定球罐容积的方法,形成发明专利。同时,石科院与燕山石化、国家大容量第一计量站等单位合作,共同推动这项发明专利转化为国家标准。
2005年5月,石科院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球形金属罐的容积标定 全站仪外测法》(GB/T 19780-2005)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成为我国测定球形金属罐容积的现行国家标准。
石科院制定的这项标准适用于半径一米以上的球形金属罐的标定,尤其适合用于大型球罐容积的测定。该标准采用光电测距仪进行测量,创新性给出了球心定位、切线与球心方向夹角及球罐半径测算的标准方案,测量工作可全程在地面进行,彻底消除了高空测量作业产生的安全风险。
在该国家标准发布后的20年行业实践中,石科院这项球罐容积标定方法的科学性、先进性及可行性得到了充分验证。
2023年7月,石科院向ISO提案,将此前的国家标准进一步升级为国际标准,推动中国方法走出国门。2024至2025年,ISO针对该标准草案开展多轮讨论及投票,综合各方意见对标准进行多次修改,最终形成可实施的国际标准文本,赢得各方一致认可。今年8月,该ISO标准顺利发布实施。
“这种测量方法不仅高效、精准可控,而且操作难度低,能有效减少对标定人员专业技能的过度依赖,更易于行业推广和应用。新标准弥补了传统测量方法的诸多不足,可助力国际球罐容积标定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为全球能源贸易提供更精准、高效、统一的计量依据,有力维护贸易公平、降低结算风险,为世界提供安全、快速、精准的球罐标定方案。”石科院副院长赵晓敏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