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9-10 08:03
本报记者 常换芳 通讯员 王福胜
9月7日,河南油田谭庄—沈丘凹陷的沈参1井即将开钻,需要协调地方关系。河南油田生产运行部(设备管理部)负责基建工作的员工和负责油地关系的员工立即进行沟通协调,不到半个小时,就形成了详细的方案措施。“现在基建和油地关系协调责任都归我们部门管理,少了很多沟通环节,处理效率高了不少。”河南油田副总工程师、生产运行部(设备管理部)负责人刘富洲说。
今年以来,河南油田进一步优化管理部门职能,按照“一件事一个部门管,一项工作一个部门牵头”的原则,上移二级单位战略投资发展、财务成本管控等职能,优化调整涉及7个部门的20项职能,把分散在不同部门的油气生产计划管理、钻前工程、项目前期管理等职能分别归拢至生产运行部(设备管理部)、投资发展部、财务资产部等部门,实现油田层面对生产运行、重点项目投资、财务等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有效发挥了管理部门的战略“中枢”作用。前8个月,河南油田生产运行整体效率同比提升20%。
构建“大生产”运行体系,提升生产运行效率
保障决策部署快速落地、提升生产运行效率,必须消除生产运行链条中的“堵点”和“卡点”。9月中旬,河南油田旬宜探区D18井台的几口探井就要陆续开钻了,河南油田生产运行部(设备管理部)副主任赵晓卫和同事提前沟通协调,处理好了钻前相关工作,为后续钻探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聚焦进一步提升生产运行效率,河南油田构建“大生产”运行体系,由生产运行部(设备管理部)集中管理钻前准备、地方关系协调、土地管理等与核心生产业务密切相关的工作,成为全面负责生产运行的“龙头”部门。在“大生产”运行体系下,可在部门内部解决各类问题,管理更高效、更主动、更规范。同时,他们还主动督导勘探、开发、工程等主要生产工作的进度,保障重要流程不遇阻。
在这种体系下,运行“中枢”的管理责任高效落地,生产运行效率大幅度提升。前8个月,河南油田完钻井平均钻井周期缩短30.57%,压裂施工效率从每天1.8段提升至7段,生产运行整体效率同比提升了20%。
“就是要成为保障油气生产的‘主动轮’,当好油气生产的‘纪检员’,带动油气生产全速推进。”刘富洲形象地比喻。
搭建“大投资”管控平台,提高项目性价比
“抓住源头要害,投资才能真正有性价比。”河南油田投资发展部负责人李岩说。9月初,投资发展部在审核旬宜探区产能建设项目时,发现项目投资还有再压缩的空间,立即组织专业部门从油藏、钻井、采油等方面再次优化,有效降低投资成本。
对老油田来说,拥有了低成本竞争力,就拥有了跑赢可持续发展“马拉松”的可能性。河南油田改变以往项目的投资、实施决策办法,搭建“大投资”管控平台,实现河南油田层面对探井、开发井、系统配套等投资项目的统一管理和论证优化,以及对项目进度、质量和效益的持续追踪和及时预警纠偏,确保投资项目有效益。
投资项目的集中管理带来了扎扎实实的高回报。截至8月底,河南油田探井钻探成功率在50%以上,投资成本大幅降低。
形成“大财务”管控体系,提升降本收益率
“上个月,车辆、燃油等成本费用超出预算范围;本月,相关单位要严格管控……”9月5日,河南油田财务资产部通报8月份各单位成本管控情况,并提出具体管控思路。
每月通报各单位费用管控情况是河南油田对成本统一管理后的常态化工作。
以前,二级单位的成本管控自己说了算,常常导致成本不受控。今年以来,河南油田将二级单位的成本管控职能全部上移到油田层面,构建河南油田对成本统一管控的一级财务管理体系。油田层面根据整体效益情况,统一给各二级单位分解成本指标,并按月跟踪、调整、通报成本管控情况,及时调整预算,实现对成本费用的统一高效管控,调动起各单位挖潜增效的主动性。
成本的统一管控产生了可观的收益:今年前8个月,河南油田挖潜增效超1亿元,原油盈亏平衡点每桶同比下降1.2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