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9-11 08:22
常换芳 俱云娟
8月25日,河南油田王127井井下管柱被卡,无法起出。河南油田油服中心103联队党支部书记刘锦涛分析后,认为可能是地下水结垢导致的管柱被卡,于是写下电子笔记发到他和师傅郭亮共建的“云端课堂”里。
“这口井上次作业时用过酸性较强的药液,会腐蚀管柱。现在,管柱里返出的碎屑中有金属光泽,应该是酸液腐蚀造成了碎屑堆积。这应该是管柱被卡的真正原因。”几分钟后,距离刘锦涛40千米之外的郭亮在电子笔记上用黄色做了一个醒目的标注。
师傅郭亮是集团公司技能大师、河南油田首席技师。看到师傅的答复,刘锦涛取样检测,发现返出物确实含有大量的铁屑。“我还是比师傅差了一大截。”刘锦涛心服口服。
郭亮、刘锦涛这对师徒在“云端课堂”里的交流始于2023年8月。那时,刘锦涛实习期满后,被安排到位于杨楼的河南油田修井208联队工作,而郭亮在双河。两地相距40千米,无法面对面交流,师徒二人就商议,把每天的工作情况写成电子日记,通过“云端课堂”学习交流。
两年多来,两人上传的电子笔记足足有10万字。里面有刘锦涛对每一口施工井的总结,有郭亮对每一口施工井的点评、工作心得。刘锦涛宛如一块海绵,尽情吸收着知识的汁液,业务技能突飞猛进。遇到难题,也能短时间内独立解决。
去年12月15日,在河南油田新6174井修井施工中,套管变形段的套铣补贴施工进度特别缓慢。正着急间,刘锦涛忽然想起在3月8日的“云端课堂”里,曾和郭亮讨论过类似案例。他立即调整作业参数,顺利完成了套铣作业。
“虽然是‘云端课堂’,但是,每次交流都能寻到宝。组装工具中的‘逆向拆解法’‘四字六步’教学法等等,都让我如获至宝。”刘锦涛灿烂的笑容里写满了自豪。
今年5月,由于工作出色,刘锦涛被任命为油服中心修井103联队的党支部书记。郭亮知道,他这个徒弟,性子刚、说话直,就在“云端课堂”里上传了一段笔记:“做员工思想工作,讲究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切忌蛮干!”
带着师傅的指点,刘锦涛把员工当兄弟,遇事耐心沟通,遇到问题设身处地替员工着想,员工们也都处处维护他。今年前7个月,刘锦涛所在的修井103联队党建工作考评名列单位前茅。
“师傅,思想政治工作和修井工作一样,既需要技术,更需要爱心。我从您这里,真是寻到了不少宝。”刘锦涛上传了一段自己的感受。
“徒弟现在都超越我了,对事情的理解很到位!”这一次,郭亮的批注不再是黄色,而是鼓励的红色。
(作者来自河南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