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9-11 08:22
王 鹏 张翔霞
去年下半年,经纬公司中原测控公司在哈萨克斯坦拓展市场,新招聘的当地员工达尼亚尔被分到录井队长刘佳的队上。身材魁梧的达尼亚尔望着身高1.64米的清瘦师傅,心里犯嘀咕:这位中国师傅真能教好自己吗?
录井工作刚上手,达尼亚尔就卡了壳。“棱角状”“次圆状”这类中文术语像绕口令。一次整理岩屑时,他把1850米的泥岩误放进1830米的砂岩袋,红着脸往身后藏,用生硬的中文说:“师傅,我是不是有些笨……”
刘佳没责备他,反而蹲下身掏出手绘卡片:“你看,左边是岩屑照片和中文,右边是哈语注解。”卡片上“小石子”对应砂岩、“软泥巴”对应泥岩的示意图一目了然。“咱们互相教,你教我哈语,我教你中文和辨岩屑。”达尼亚尔望着师傅眼里的真诚,知道这样说也是为了缓解他的尴尬,顿时心里一暖。后来他才知道,这些卡片是师傅熬了三个通宵做出来的。
就这样,录井房成了“双学课堂”。刘佳教术语时,总先听达尼亚尔用哈语描述,再纠正中文发音。“泥岩不是泥块,你摸摸,像不像小时候玩的泥巴?”这样的耐心,让达尼亚尔渐渐放下紧张。他觉得小个子师傅性格真细腻,特有耐心。
今年5月的一次紧急事件让达尼亚尔见识了师傅的无私和担当。探井2200米处钻井液渗漏,甲方要求尽快出录井分析报告。值班的达尼亚尔慌了神。刘佳拍拍他的肩膀:“按平时讲的步骤来,你绝对能行。”在师傅的鼓励和指导下,达尼亚尔快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操作软件进行分析研判。报告提交时得到甲方肯定,刘佳把他推到前面:“都是达尼亚尔测的数据准。”
闲暇时,刘佳会给达尼亚尔讲中国的故事。他拿出手机里的照片:“这是春节的红灯笼,全家要吃饺子;这是端午龙舟,我们吃粽子纪念诗人。”达尼亚尔追问:“中国男人都像你这样热心有担当吗?”刘佳笑答:“我们中国人讲究‘待人以诚,助人以暖’,大家都差不多吧。”
日子久了,达尼亚尔不仅技术突飞猛进,更把刘佳当成了家人。每次从家里回来,他都会多带一份自己做的“包尔萨克”塞给刘佳;刘佳胃不舒服时,他会特意熬好哈萨克族的薄荷茶。
8月,已经工作一年的达尼亚尔捧着“优秀录井员”证书鞠躬,一口气说了很多:“师傅,你教我的不只是技术,更是做人的道理。你帮木拉提修拖拉机、熬夜为我做知识卡片,还有你讲的中国故事,都让我知道中国人有多善良、多温暖。因为你,我爱上了中国!”
(作者来自经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