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9-11 08:19
余卓君
在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一线员工是直面设备、流程与客户的“最前沿触角”,更是企业实现精细化运营、挖掘降本增效潜力的核心力量。激发一线创新活力,既是对员工价值的深度认可与挖掘,更是企业突破发展瓶颈、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线员工长期扎根生产与服务现场,对生产流程的堵点、设备运行的异常、操作环节的冗余有着最直观、最敏锐的感知。或许是发现某台设备能耗的细微波动,或许是提出某个操作步骤的优化建议,或许是找到某类物料浪费的解决办法,这些源自实践的“微智慧”,恰恰是企业降本增效最直接、最接地气的资源。企业应将管理重心聚焦“自下而上的赋能式驱动”,让每一名员工都成为成本管控与效率提升的参与者,才能将降本增效的目标转化为全员的自觉行动。
激发一线创新活力,离不开制度化的机制保障。企业需搭建便捷高效的建言通道,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建议的快速汇集、专业评估与及时反馈,让每一个有价值的想法都能及时发声。更重要的是,要赋予一线员工适度的自主创新权——在严守安全规范的前提下,鼓励他们积极创新,让优化方案能即时响应、快速落地。这种“放权赋能”的机制,不仅能大幅提升改进效率,更能让员工感受到“被重视、被信任”,进而增强归属感与参与热情。
激发一线创新活力,还需强化激励引导与文化塑造。一方面,要构建“物质奖励+精神荣誉”并重的激励体系,对那些为降本增效作出实际贡献的一线团队与个人,及时给予奖金、晋升机会或公开表彰,让“有为者有位、有功者有奖”,充分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更要培育重视一线声音、崇尚持续改进的企业文化,通过案例分享、技能比武、创新沙龙等形式,让“人人关注成本、事事讲求效益”的理念深入人心,推动节约与创新从“被动要求”转变为“主动习惯”,让降本增效的种子在日常工作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