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生活

徐亚星的194天阅兵路

浅蓝色工服里藏不住军人的挺拔,迷彩帽下锐利又温和的眉眼。徐亚星这个既懂“塔顶回流比”,又会“踢腿摆臂诀”的姑娘,把人生走成了最齐整的正步。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9-12 08:10

鲁荟宇 黄 圣/文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直播画面切到民兵方队时,扬子石化芳烃厂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在整齐划一的队列中急切搜寻,直到一个身影闯入视野——

“是她!徐亚星!第三排左起第二个!没错,是她!”不知是谁先喊出声,下一秒,掌声与欢呼便在会议室里炸开。

徐亚星,黑色长发利落地盘起,迷彩帽下的眉眼锐利却温和,嘴角微微上扬,挺直的脊背像标尺般精准。没人会认错,毕竟在芳烃公用工程车间里,徐亚星穿着浅蓝色工服,却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挺拔姿态。

2024年秋,徐亚星转业到扬子石化芳烃公用工程车间,第一次出现在班组会议室时,就让班长邹飞印象深刻。

“当时就觉得,这姑娘肯定当过兵。”后来邹飞和同事提起初见徐亚星的印象时,总忍不住感慨,“那站姿、坐姿,一看就不一样,还有待人接物的礼貌劲儿。”而这份藏在细节里的规整与谦和,也成了徐亚星融入车间的第一张名片。

“我们差不多同期来的,一开始接触化工生产心里都很慌,还私下互相吐槽过塔顶回流比、反应器加热温度什么的,都听不懂。”二甲苯车间的朱梦然回忆,“有一次她兴奋地和我说要多跟着老师傅跑现场,学起来就快多了。”

“小徐在我带过的徒弟里也算数一数二!”邹飞笑道,“我看过她自学规程操作法的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的。”就这样,只用了两个月,徐亚星就能准确报出装置所有设备的参数,对岗位的操作也开始驾轻就熟。

“我家姑娘从小就想当兵!”面对记者的采访,徐妈妈乐此不疲地分享女儿的成长趣事。小学三年级,学校组织话剧演出,徐亚星主动申请饰演为掩护战友撤退而牺牲的小战士。演出那天,她表演中弹倒地时,稚嫩的小脸一脸悲壮,引来台下掌声雷动。“以前邻居爷爷经常讲他亲身经历的抗日战役,还给我们看过他身上的疤,所以比较有代入感。”一旁,徐亚星有些羞涩,小声地补充。

就这样,从军的向往在她的心里慢慢生根发芽。2011年,徐亚星看到征兵通知,第一时间填好了报名表,经过严格考核终于穿上憧憬已久的军装。可还来不及兴奋多久,严酷的军队生活就给了她一个“下马威”。三个月的新兵集训要求全封闭、收手机、一天训练十小时,这对十几岁的少女来说就像把才获得自由的鸟儿又抓回笼子里。看着身边有些同伴选择了退出,徐亚星也不免有些犹豫。可是,每当她心里打起退堂鼓时,总有邻居爷爷的声音从记忆深处传来,比鼓声更坚定:“当时,我们端着刺刀就往敌人堆里冲,没一个人后撤!”

“是啊,军人本就该英勇顽强、不惧牺牲,选择了当兵又怎么能怕苦怕累!”就这样,这个质朴的念头,从此支撑着徐亚星一个月背完3000多个号码,在四川的深山中作为话务兵度过两年时间。

服役期间,她考上解放军理工大学并取得气象观测学位,毕业后被分配至海南,由于岗位设置原因又重新学习,在通信电源专业技术岗,一干就是8年。在海南时,她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并在2019年入选国庆70周年阅兵式方阵。

“现在想起来就像做梦一样。”回望曾经的军旅生涯,徐亚星有些感慨。时光就像淘金者,带走了当时的辛苦和艰难,留下了从头再来的勇气和对精益求精的追求,闪闪发光。

今年2月,当征召阅兵的调令函摆在徐亚星面前时,她既渴望,又犹豫。那时,她刚适应车间工作。“这一去大半年,会不会给大家添麻烦?”她小声问领导,可话刚说完,就看到同事们围了过来:“去吧亚星,你代表的是咱扬子人的风采!”“去吧,亚星,我们想在电视上看见你!”

重返训练场,33岁的徐亚星站在二十出头的队员中间,更像一位知心大姐姐。她把2019年参加国庆阅兵时的训练心得分享给年轻队员,纸页上总结的踢正步、练摆臂技巧成了姑娘们争相传阅的“秘籍”。

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上,民兵方队迈着铿锵的步伐走过观礼台。“向右——看!”当口令响起时,徐亚星迅速转头,下颌线绷得紧紧的。天安门广场的风,此刻是那么的温柔,她的睫毛动了动,但眼神没偏过半分,阳光洒在她的作训服上,她的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每一步都踏得掷地有声。

方阵走过天安门的那一刻,扬子石化的会议室里,员工们再次沸腾。有人指着屏幕说:“你看亚星,还是那副专注的样子!”是啊,无论是军营、车间,还是阅兵方阵,徐亚星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本色,像一棵小白杨,迎着风,向上长。

我在现场:“一次受阅,一生光荣”

北京天安门东西两个华表之间的距离是96米,一共要走128步正步,每一步是75厘米。

今年2月,我和一起被征召的战友们在山东章丘集训基地练踢腿、拔慢步、站军姿。冬天的风刮在脸上,跟刀割似的。训练强度特别大,我的腿伤都复发了,每次踢腿都疼得钻心。我不停地给自己打气,咬牙坚持,还真就通过了两轮筛选考核。那时候,在训练场上,所有人的身影在寒风里都显得特别坚毅。

4月底,我们去北京进行进阶训练。我那时候也犹豫过,怕自己跟不上训练强度,也做好了随时下排面的准备。旧伤严重的时候,我就在上训练场前吃止痛药,下了训练场后贴膏药。我33岁了,在排面里算是老大姐,周围的姑娘们都比我小一轮,她们年轻有精力,但我也有我的优势,我耐造啊!整个夏天,太阳特别毒,排面里平均每个人都中暑晕倒过1次,可我一次都没倒下过。我知道,一旦晕倒了,就很难再回到原来的位置了,所以我就一直告诉自己,得挺下去,坚持住!

194天,我们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踢腿带风,砸地有坑。临近9月3日的时候,我们的训练更紧张了,每天至少要走3公里的正步。

从冬天到秋天,从章丘到北京,经过194天的艰苦训练,我终于走到了天安门,走上了阅兵场,以新时代民兵的身份再次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走过天安门的那一刻,想着五星红旗在头顶飘扬,眼眶一下子就湿了。听着周围群众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我好像都能看到远方的爸爸妈妈,还有我的朋友、同事们坐在电视机前等待我的样子。

阅兵式结束后的第二天,我在北京南站站台上还是忍不住一直看手机里的相关新闻。“一次受阅,一生光荣!”这话我翻来覆去在心里念了好几遍。回去以后继续跟着班长学规程,和同事一起跑现场,琢磨那些装置参数,日子还是老样子。只是,心里多了段沉甸甸的回忆,是我这辈子都忘不了的光荣。(徐亚星)      

(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