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9-12 09:23
●朱 钰
津门连海韵,千帆逐浪行。8月31日~9月1日,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中国天津举行。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同20多位外国领导人、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齐聚海河之滨,围绕弘扬“上海精神”、推动上合组织发展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这是中国第五次主办上合峰会,也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成果最为丰硕的一次峰会。适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天津峰会不仅为上合组织规划了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而且对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具有特殊意义。
成果最为丰硕的一次峰会
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治理倡议:第一,奉行主权平等;第二,遵守国际法治;第三,践行多边主义;第四,倡导以人为本;第五,注重行动导向。作为中国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之后向世界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成为上合组织天津峰会的最大亮点,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反响与共鸣。
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郑重提出“坚持求同存异、坚持互利共赢、坚持开放包容、坚持公平正义、坚持务实高效”的重要主张。这“五个坚持”同“上海精神”一脉相承,赋予“上海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为推动上合组织行稳致远、更好发挥组织功能提供了行动指南。
天津峰会取得了八大成果,落地了4个安全中心,作出了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的政治决定,设立了6个务实合作的平台,制订了6项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改革实现了新的突破。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共同签署并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天津宣言》,就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推动多边贸易合作、应对全球挑战等达成广泛共识。此次峰会决定吸收老挝为上合组织对话伙伴国,同时决定将上合组织观察员和对话伙伴合并为上合组织伙伴,上合大家庭由此扩大到27国。此外,成员国还批准了《上合组织未来10年(2026-2035年)发展战略》,确定了深化全方位合作的优先任务和主要方向。
能源合作迈向立体化新阶段
天津峰会期间,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发布了《关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呼吁进一步促进务实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合作、开展能力建设,如按照互利条件提出并实施能源领域联合项目,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的合作等。成员国相信,上合组织地区高效的能源合作将有助于解决全球能源议程框架下的问题,推动形成公平和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模式。
能源合作是区域务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24年7月我国接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以来,我国企业在上合组织国家新签、开工、投产电力及可再生能源领域项目超过160个、油气领域项目超过60个,总金额约3800亿元,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当前上合框架下的能源合作已从传统的油气贸易、基础设施联通,向“能源安全+绿色转型+数字赋能”的立体化合作升级。
提供稳定框架,多边主义保障能源合作安全。践行多边主义,抵御单边制裁风险。当前,全球地区冲突频发,强权霸凌阴霾不散,这不仅给国际秩序造成冲击,而且给全球能源市场带来了巨大风险。在此背景下,上合组织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多边主义理念,旗帜鲜明反对单边霸凌,并推动上合组织成员国间构建“非西方主导”的合作范式,为各国的能源贸易与经贸投资提供了稳定的合作框架,有效对冲西方制裁带来的不确定性,保障了能源项目的长期性和安全性。深化互联互通,把握能源安全命脉。中俄油气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稳定运行,进一步深化了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筑牢可靠、多元的陆上能源运输通道,降低了对海路运输的依赖。
巩固油气合作,产业链深度融合。油气领域依然是上合组织国家能源合作的核心,我国能源企业已在相关地区实现深度布局。如中国石化在哈萨克斯坦的业务已覆盖上中下游,近日还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联合获得Berezovsky区块勘探开发矿权;参股的Silleno(哈萨克斯坦聚乙烯)项目已如期进入建设执行阶段,支持哈萨克斯坦由油气资源导向型向中下游产业延伸的发展需要;成功抓住进入哈萨克斯坦成品油终端零售市场的机会,打造了上下游一体化新模式。
互补优势凸显,助力各国绿色转型。上合组织国家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十分丰富,中亚、南亚地区的风能资源表现突出,中亚沙漠带、南亚干旱区的太阳能资源优势显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水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近年来,上合组织国家能源转型步伐不断加快,积极出台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设立减排目标,可再生能源产业呈蓬勃发展态势。而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成果全球领先,能与上合组织国家形成能源资源、产业技术、市场空间等方面的多元互补,通过能源合作有效促进区域可再生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比如,我国企业参与建设的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州光伏、布卡光伏等项目,助力该国达成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25%的目标;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100兆瓦风电项目帮助该国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50%的目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与上合组织国家可再生能源合作项目发电装机容量达到9600万千瓦。
能源合作向“新”、向“智”升级。上合组织框架下,能源合作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中哈共建的霍尔果斯“智慧口岸”通关效率提升了50%;中油国际管道公司自主研发的“丝路国脉”数字化平台成为覆盖6个国家、总里程超过1.1万公里的跨国管网体系的数字中枢;东方电气集团承建的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光伏电站在运维中广泛应用智能机器人,显著提升了除尘、除雪等环节的效率。这些实践表明,技术赋能正在重塑区域能源合作的新格局。
我国企业应深化能源领域务实合作
作为“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宣布成立的三大合作平台之一,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平台9月2日在北京揭牌,旨在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务实交流合作,拓展清洁能源合作新空间,提升区域能源治理能力,打造安全、绿色、共享发展平台。
加强能源合作,保障能源安全。不断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通过盘活存量、做优增量、优化结构,充分借助上合组织成员国资源优势,共同夯实境外油气资源供应链,为我国能源安全筑牢坚实基础。
推动绿色发展,彰显责任担当。积极响应峰会关于绿色发展的倡议,鼓励我国企业增加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探讨。同时推动实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绿氢等低碳技术在油气领域的应用,助力成员国实现公正能源转型。
补齐“软联通”短板,实现地区产业全面升级。上合组织成员国间已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展开多项合作,但尚未形成集群效应。随着成员国之间的能源合作逐步从传统资源贸易迈向产业链协同与标准共建的新阶段,建议加快推动技术标准互认,探索建立上合框架下的数据共享机制,补齐“软联通”短板,全面提升区域产业链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
评论:上合组织天津峰会照亮全球能源前行之路
●罗佐县
上合组织成立以来,始终秉持“上海精神”,巩固团结互信,深化务实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成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在国际社会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能源合作一直是上合组织关注的重点议题,借助峰会等平台,成员国之间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能源合作。2025年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召开前,上合组织成员国的能源部部长已于6月齐聚宁波,就能源领域深度合作进行商讨,均表达出加强政策沟通、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互联、实现技术资源共享和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迫切意愿。
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均与能源颇有渊源。在全球油气供应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沙特、中亚等国家和地区赫然在列;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油气进口大国,中国对全球能源供需格局的影响更是无须多言。长期以来,我国与上合组织国家的油气合作广泛且深入,堪称全球能源合作的典范与标杆。在“上海精神”的驱动和护航下,上合组织国家建立起富有韧性的能源合作纽带,对于各自国家的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和能源安全产生了积极影响,对于全球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能源治理也大有裨益。
除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化石能源合作外,上合组织对新能源发展的引领同样引人关注。碳中和浪潮下,全球能源转型进程正进一步加速,可再生能源因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优势明显,地位显著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及能源转型最初主要由发达国家推动,但从当前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看,随着经济实力增强及国际地位提升,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转型正经历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意志坚决,成为推动全球“碳中和”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目前中国、印尼、柬埔寨、菲律宾等多个发展中国家已出台“碳中和”目标路线图,目标实现时间节点与欧美发达国家基本同步。
近年来,以中国、巴西、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通过自主减排承诺、实施零甲烷计划行动方案等措施,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通过政策目标、技术创新、国际合作,将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融入经济发展主线,其中就有不少上合组织的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经过长期的积累与沉淀,我国的新能源发展水平目前世界领先,不仅拥有最大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而且拥有先进的新能源制造业,奠定了全产业链优势。近年来,通过技术和装备输出,我国有力推动了全球经济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截至2024年底,上合组织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23亿千瓦,约占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容量的1/2;2024年,上合组织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4.2亿千瓦,约占全球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的72%,堪称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半壁江山”。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步入新阶段,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能源合作可在油气的基础上向新能源进一步延伸,创建新的能源发展业态,丰富上合组织全球能源治理的内涵。
“上海精神”支撑的上合组织“朋友圈”必将进一步扩大,上合组织框架下各国能源合作的旗帜也将坚定不移地飘扬。能源是经济运行的基本动力,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刚需。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有效需求不振、美国处处挥舞关税大棒让世界经济“雪上加霜”的形势下,发展能源产业、稳定能源供应,是支撑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这次峰会肩负着凝聚各方共识、激发合作动能、擘画发展蓝图的重要使命,促成更多、更高质量的能源合作项目落地,将对区域能源合作产生里程碑式的意义。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
外媒声音
吉尔吉斯斯坦卡巴尔国家通讯社:上合组织不仅联结起欧亚各国和全球南方,也在中东乃至其他地区引发广泛关注。虽然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在上合组织区域内,经济依然保持增长态势,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稳步推进,交通走廊建设不断拓展。上合组织倡导以坚持互利共赢、不附加任何条件、不损害主权的原则推进经济合作,正在成为新的合作趋势。
路透社:今年,来自中亚、中东、南亚和东南亚的多国领导人出席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开幕式,显示出全球南方的团结。
阿塞拜疆趋势通讯社:在相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后,习近平主席此次提出了全球治理倡议,旨在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的世界体系。
塔斯社:根据全球治理倡议,各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在全球治理中享有平等参与权和机会。该倡议还主张让全球治理成果广泛惠及各国,缩小全球南北发展差距。
白俄罗斯国家通讯社: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等对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表示支持。卢卡申科表示,该倡议根植于平等与正义这一基本原则,中国主张的主权平等、国际法至上和发展多边主义,是指导各国及各民族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