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9-12 08:47
●庞晓华
据全球能源化工行业市场信息服务商安迅思报道,丹麦正计划扩大生物甲烷产能,加快淘汰国内化石天然气的使用,并加大对欧洲其他国家的甲烷出口力度。该国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将目前约8太瓦时的生物甲烷年产量再提升25%,并力争在下一个十年用生物甲烷全面替代化石天然气。
丹麦燃气与丹麦国家电网公司的三位专家在接受安迅思采访时证实,今年和去年夏季,丹麦均出现过连续多日完全依赖生物甲烷的情况,这一趋势未来或将进一步加强。丹麦国家电网首席开发经理杰普·比尔格表示:“如果欧盟希望实现生物甲烷年产量350亿立方米的目标,就必须形成规模化产能。生物甲烷生产需布局在资源丰富且成本效益高的地区,更需要稳定的市场环境。”
生物甲烷或成能源危机缓冲器
丹麦是欧盟生物甲烷生产大国,与英国、法国、德国均位居欧盟生物甲烷产量前列。丹麦推动淘汰化石燃料、改用生物甲烷的举措与欧盟的承诺方向一致。与此同时,生物甲烷产能扩张还为丹麦带来了供应安全红利,尤其在能源危机期间发挥了保障能源供应的重要作用。“这一作用此前并未被纳入供应安全的常规考量,但当生物甲烷产量能满足国内20%的实际需求时,已达到足以帮助我们抵御能源危机的规模。”比尔格表示。
比尔格认为,丹麦生物甲烷产能增长的关键因素包括发达的农业与物流体系、透明的行业环境、开放的发展理念以及丰厚的政府补贴。得益于这些因素,丹麦生物甲烷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2013年以来,丹麦已建成60座生物甲烷工厂,目前均满负荷运行。部分工厂吸引了大型投资者关注,例如壳牌2022年斥资近20亿欧元,收购了丹麦多座生物甲烷工厂及配套基础设施。随着电气化进程推进,丹麦国内对生物甲烷的需求可能下降,但长期来看,强劲的出口需求将维持该行业的活力。
原产地认证成为出口通行证
丹麦国家电网的专家表示,丹麦在生物甲烷原产地认证交易领域处于欧盟领先地位,并已接入欧盟燃料联合数据库。该数据库可追踪液体与气体燃料的生产过程,确保其符合可再生能源目标要求。欧盟燃料联合数据库预计明年投入使用,届时欧盟成员国等周边国家均可通过该系统开展跨境生物甲烷交易。
丹麦沼气协会数据显示,丹麦生产的生物甲烷中,超60%的原产地认证在瑞典和德国交易,20%流向其他欧盟国家,仅13%的原产地认证在丹麦国内交易。比尔格透露,目前生物甲烷原产地认证的成本已大幅下降,平均约15欧元/兆瓦时(MWh),远低于行业初期50~60欧元/兆瓦时的水平,性价比显著提升。
统一技术标准是甲烷扩张关键点
丹麦国家电网首席商务经理拉斯穆斯·雅各布森与高级经济学家拉塞·克罗表示,欧盟生物甲烷产能扩张的关键,在于统一各国技术标准。
雅各布森指出:“丹麦国家电网及地方配网运营商采取包容式态度积极应对技术难题。我们不会盲目建设压缩站,仅在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解决技术难题时才考虑建站。”他解释称,丹麦能实现大量生物甲烷工厂并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将燃气中氧气含量标准提升至0.5%,这将成为大规模推广的技术标准之一。
不过,克罗提到,向德国出口生物甲烷仍面临障碍,因为德国本地接受的氧气含量标准仅为0.001%。他指出:“目前,丹麦国家电网正与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配网运营商协商,计划在该地区设立生物甲烷专区。我们可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消费量确定出口量,确保高氧气含量的生物甲烷不会对当地管网造成影响。”此外,双方也探讨在丹麦境内寻求技术解决方案,以满足德国的技术标准并推动对德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