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9-16 08:03
杨 涵
周末清晨,我如往常般瘫在懒人椅上玩手机,父亲过来说:“走,逛菜场去!”“现在买菜谁还去菜场啊?”我晃了晃外卖App,“喏,半小时送货上门。”
“线上买的茄子能掐出水来?”在父亲的催促下,我不情愿地出了门。
7点半的菜场人声鼎沸,摊主的叫卖声、顾客的讲价声混杂着收钱的叮咚声,就像炸开了锅。与之相对的,是手机信号变得格外微弱,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视频播放的进度条艰难移动。
“尝尝这个。”此时,父亲已经在旁边的摊位给我买了碗红枣银耳羹当早饭。甜香裹着热气扑鼻而来,“趁热喝,现熬的红枣银耳,比外卖平台上的强多了”。甜糯的口感迅速让胃里变得暖暖的,幸福感一下子弥漫开来。兜里手机不间断地传来消息振动声,我第一次没立即掏出来。望着碗底沉睡的银耳,我忽地想起《东京梦华录》里汴梁的早市,原来800年前的甜香与今晨并无二致。
“师傅,今天肋排可新鲜了。”肉摊老陈抡起斩骨刀,招呼声伴着案板震颤的余音。铁钩下悬着的彩条布,被经年的油渍晕染成了一幅抽象画。我突然明白,那些App上显示的“24小时冷链”,终究冻不住晨光里跳动的鲜活。
转角飘来熟食店的卤香,系着靛蓝围裙的余阿姨刀尖游走,酱肘子应声被分成薄片。她拿起一片递给我尝,衣服上那串银饰随着身体的摆动叮当作响,听起来竟比手机上任何一首白噪声都灵动百倍。
“发什么呆?”父亲猛地拽住我胳膊。身后有两尾鲫鱼从水池里跃出,摊主趿着人字拖追了过来。“你瞧这鱼多精神!”他扯着大嗓门说道。
提着一篮子菜往外走时,父亲在花卉区停下来,青瓷盆里的青苔还沾着晨露,老板正在给百合花修剪枝叶。“带一盆文竹回去吧。”父亲说,“你们年轻人电脑边应该摆点活物。”
暮色初临时,厨房飘来排骨的醇香。我摩挲着文竹的叶脉,看夕照给阳台镀上金箔。那些曾让我沉迷的满格信号,此刻都成了苍白的虚线。原来人间至美的信号,从来不在冰冷的玻璃屏幕里,而是躺在沾满鱼鳞的案板上,飘在现磨芝麻酱的香气中,落在活鸡扑棱时扬起的毛絮里,更蛰伏在父亲哼唱的曲调间。这气息是活的,带着体温的,让我的感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盈,这些“信号”等待着每个低头族放下手机,重新连接起与真实世界的波段。
(作者来自上海海洋石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