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9-17 08:21
马天明 张志恒
“有了这个工具集,我们的工作更加省时省力了。”9月15日,中原油田文留采油厂文南采油管理四区副经理李磊掏出手机点开“石化办公”App,再点击“数字中原”里的工程现场工具集,井位坐标瞬间精准锁定,历史数据秒级调取,过去需要半天完成的参数计算如今一键生成结果。
近年来,中原油田聚焦数据治理、勘探开发、生产智能化、业财融合、智慧气田等方面开展攻关,实现数据资源集成化和共享化、决策部署协同化和高效化、生产运行远程化和实时化、业务管理一体化和精细化、气田智能化提档升级。
这个由中原油田信息化管理中心自主研发的工程现场工具集,是中原油田推动智能化建设全面升级的生动实践。它集合了16个工具,具备精准导航、数据闪电查、参数秒计算、AI识杆管等硬核功能,让传统作业现场焕发智能新活力,为油田生产注入智慧动能。
井位坐标精准导航,生产数据闪电查询
“庆92侧井往东再开500米,注意右手边泥泞路段。”9月11日,中原油田油气储运中心采油调堵技术服务中心蒋兴亚手机里的导航实时播报路线。过去,在星罗棋布的井网中找不着北是常事,现在用工程现场工具集的精准导航功能,连临时封路都能预警。
“传统公共导航工具缺乏油田井站信息,导致上井人员常因定位偏差延误工作。工程现场工具集具备油水井地理位置在线查询与导航功能,能够实现井位坐标精准定位与路径规划,彻底解决找井难问题。而且,我们对单井坐标进行了加密处理,保障生产信息不外泄。”信息化管理中心勘探开发信息化研究所工程师任子瑞说。
更让地质人员惊喜的是数据闪电查功能。9月12日,在文留油田沙三中区块施工过程中,中原油田文留采油厂文南管理四区员工李浩对着语音助手说出“查询2025年6月检泵记录”,屏幕上立即弹出包含作业视频、工况曲线在内的完整档案。“以前翻纸质台账要老半天,现在就像是有了一个随身档案库。”李浩说。
据悉,工程现场工具集整合了单井、管线、站场等全要素信息,员工可随时查询油井实时生产数据、施工总结报告、示功图、生产曲线等关键资料,辅助快速决策。目前,工程现场工具集已对接5个专业数据库,查询响应速度在1.5秒内。
各种参数快速计算,油管清点高效完成
在文留采油厂作业现场,李浩演示了工程现场工具集的参数秒计算功能:打开“中和点倒扣计算”工具,输入倒扣深度、井内管柱每米重量、截面积、井内液体密度等参数,然后点击“计算”,屏幕立刻弹出倒扣上提所需要的吨位,下方还展示出计算逻辑和参数说明。这相当于把高级工程师的大脑装进了员工的手机里。
“石油工程涉及的计算复杂,作业现场需要高频计算,我们就构建了一个移动端公式模型,其中涵盖12类40项常用的石油工程公式,全面适配作业施工现场的检测、打捞、补孔等作业需求。”信息化管理中心软件开发工程师程羚说。
中原油田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ZY-DY303队技术员石佃鹏使用工程现场工具集后说:“现在现场基本不用计算器了,数据一输,所求数据立马就有了,非常方便,我们的计算器‘下岗’啦!”
最富科技感的当属AI识杆管功能。员工用手机对准一堆油管咔嚓拍照,工程现场工具集便能立刻用绿色框标注出腐蚀管杆,并弹出历史使用次数和上次检测结果。这项融合深度学习的AI识别技术,实现了现场油管杆数量的快速计算,单张图像处理速度可控制在0.5秒以内,误差率低于2%,替代人工清点,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16个工具覆盖油田大部分日常作业场景
“工程现场工具集的诞生源自一线员工的‘吐槽大会’,地质员背着20斤资料跑井场,技术员熬夜算参数,老师傅们最头疼新员工认不准管杆……经过10个多月的努力,我们攻克了移动端轻量化建模、油田专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技术,首批上线的16个工具现已覆盖油田大部分日常作业场景。”任子瑞说。
“现在年轻人手机玩儿得溜,老同志也可以用语音操作,这个工具集真正实现了数字技术零门槛。”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信息化支持中心工程师张立杰说。
目前,工程现场工具集已在中原油田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油气储运中心及多家采油厂推广应用。以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为例,应用工程现场工具集半年以来,单井方案设计时间从3天压缩至4个小时,管杆误用率下降72%,仅减少无效运输就节约柴油费用超50万元。
信息化管理中心经理刘平表示,未来,他们将进一步优化工程现场工具集功能,融入更多对油田生产有帮助的轻量化工具,以信息化手段推动油田生产向智能化、高效化迈进,为油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