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9-17 08:19
□山西石油企业文化高级专家刘丽婷
油品销售企业身处市场竞争的前沿阵地,强化品牌传播、扩大品牌优势,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要做好品牌传播,需从方向、途径、手段、资源四个维度协同发力。
方向聚焦:以核心理念与特色IP打造辨识度
品牌辨识度是客户记住品牌的前提,若传播方向分散,客户难以形成清晰的品牌认知。油品销售企业要聚焦中国石化“创新、责任、洁净”的品牌核心理念加大宣传力度,讲好创新服务业态、商业模式、技术应用的探索实践,在保障资源供应、服务地方发展、热心公益事业、加强环境治理、布局洁净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体现出责任担当。
油品销售企业要将品牌核心理念转化为简洁易懂的传播语言,例如将“科技加能体验站”“绿色能源补给站”等作为服务标签,避免陷入“全而不精”的误区,让客户失去记忆锚点。要围绕品牌核心理念,借助社会热点,立足客户焦点,适时打造具有独特代表性和广泛影响力的产品IP、服务IP、项目IP,积极推动品牌IP化,有效拉近与客户的距离,使品牌传播更有温度、更具穿透力。
途径多元:以全触点体验构建品牌感知网络
客户对品牌的认知,往往来自与品牌的每一次接触。加能场景中,客户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感官都会形成对品牌的印象。企业需系统梳理“品牌接触点”,通过标准化、统一化的改进,让客户在每个场景都能感受到品牌理念的一致性。比如,在视觉上,严格执行中国石化品牌视觉规范,确保站店形象设计、员工着装、设备标识、宣传海报等形成统一视觉体系;在听觉上,探索打造专属的品牌声音符号,在加能设备启动时设置简短的品牌提示音,强化客户记忆;围绕感官体验,打造独具石化特色的“味道”,多维度强化客户品牌联想,形成深刻品牌记忆。
一线员工是与客户接触最频繁的群体,他们的言行本身就是品牌传播的一部分。要深入推进加能站管理服务提升行动,强化全员服务意识及服务能力提升,建立“传播激励机制”,对积极传播品牌信息、获得客户正向反馈的员工给予奖励,鼓励员工切实将品牌理念融入每个服务细节,真正成为品牌理念的直接传递者,实现品牌传播氛围营造与行动落地的一致性,从而使客户形成“想到‘好体验’,就想到该品牌”的认知。
手段创新:以互动性设计激活客户参与感
传统“单向灌输”式的传播已难以打动客户,尤其是年轻群体,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参与”来认知品牌。要创新传播手段,让客户从“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可借助线上平台打造互动场景。如发起“我的绿色补能日记”活动,邀请车主通过小程序记录自己选择低碳油品、参与加能站环保行动的经历,累计积分可兑换优惠券,让客户在趣味活动中加深对品牌的了解。
线下场景同样可融入互动设计。如在加能站设置“品牌故事墙”,记录加能站落实品牌理念的实践成效,客户可扫码查看,也能留下自己与加能站的难忘故事。互动的核心是“让客户有获得感”——无论是物质奖励还是情感共鸣,都能让品牌传播从“企业说”变为“客户与企业一起说”。
资源整合:以协同联动放大传播声量
单一渠道的传播力量有限。油品销售企业在各地分支机构多,拥有点多线长面广的传播优势,要统一品牌传播行动,联动各单位媒介资源,将分散的媒体资源、媒介渠道和宣传队伍“拧成一股绳”,形成“全渠道覆盖”,推动品牌传播力实现几何级增长。重大品牌活动时,要制定“媒介联动清单”,线下网点同步张贴海报,线上平台推出专题内容,员工统一转发活动信息,避免传播“碎片化”“各吹各的号”,确保实现“多渠道、多地域、同声音”,放大品牌传播声量。
品牌传播不是“一次性的宣传活动”,而是“持续的客户认知建设工程”。方向聚焦能让品牌“被记住”,途径多元能让品牌“被感知”,手段创新能让品牌“被参与”,资源整合能让品牌“被看见”。四者协同发力,有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让客户在消费决策时,自然而然地将品牌纳入“优先决策清单”,最终实现品牌价值与市场份额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