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9-18 07:56
尹希东
在黄河口的荒原上,那些被蚊子咬出的疤,渐渐成了荒原上最特别的勋章。
记得,井队上有个小名叫“大虎”的人,是一名上山下乡知青,从青岛招工来的。他五大三粗,是一名班组长,领着工友干活儿猛,月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所在班组奖金全队拿得最多。
大虎皮肤过敏,特别怕蚊子,蚊子叮一下,立马浑身泛起红疙瘩,几乎一年四季都穿着厚工衣。夏天蚊子多,他只上白班,白班蚊子少,工友们心疼他,也不让大虎上夜班。有一年三伏天,队上在渤海滩涂上抢上一口重点油井,要求24小时内拿下来,大虎二话没说,带领全班弟兄上了井。现场满是蚊子、小咬、牛虻,嗡嗡声交织在一起,他们一直战斗到天明,确保任务顺利完成。事后,大虎整张脸都变了形,双眼肿得只剩了一溜缝。
“一把抓”的真名叫王秀城,1.85米的个子,体重99公斤,是井队的一名工程技术员。工友们叫他“一把抓”,缘于两个说法:一个是,有一年下雨天,施工现场的动力电线漏电,他检查井架绷绳时,手抓绷绳,被电击中,幸亏工友及时救下;另一个是他技术厉害,没有他处理不了的老大难井。“一把抓”比较胖,出汗多,蚊子格外“馋”他。为了把好质量关,他几乎每天跟井,盯在施工现场。用他的话说,不怕荒原里的豺、蛇之类的动物,就怕这些蚊子。上夜班时,他的工衣一会儿就湿透了,热得“一把抓”嗷嗷叫,脱下工衣又会招蚊子。他只得一会儿待在施工井场,一会儿跑进野外板房躲藏,就这么交替轮流着。他自述,蚊子已经把他折腾成了半个“神经病”,急了,还会大骂蚊子。有时候,他会薅来一把干枯的野草,捆成“火把”,蘸上柴油点燃,追着成群的蚊子跑,能追出去老远。
“一把抓”意识到胖招蚊子,就想节食减肥,可送饭车还没来,肚子就饿得咕咕叫。他只好在裤兜里装几块糖,饿极了的时候,就吃块糖垫垫,就算这样,也没减下肥来。后来,他干脆脱光了上身,抡着油工衣嚎叫:“咬吧,咬吧,咬个够吧!老子身上咬出老茧就不痒了!”看到“一把抓”被咬得满是肿块大疙瘩,工友们就到野草地里挖野蒜头、采薄荷叶,在他背上反复擦,用以减轻他的痛苦。
当时没什么有效对付蚊子叮咬的药,队上送饭的老李,从老家湖北蕲春讨来了一个“药方”,用艾灸的方法可以对付蚊子叮咬起的红疙瘩。大家从野草地里采来艾叶,晒干,搓成艾绒,用报纸卷成艾条。每当被蚊子叮起红疙瘩时,就点燃艾条对着红疙瘩处使劲烤,当烤得皮肤突然有一股钻心般的疼痒感时,接下来红肿的疙瘩就消失了。这法子十分管用,在井队里悄然盛行起来。
后来,队里干脆开了块地种艾草,晒干卷成粗艾条存着,上夜班的人都领几根。不过有时不小心,烤出了水泡,好了后,皮肤上便留下疤痕。
地质技术员赵茶花是重庆姑娘,1.5米的个子,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她的父亲是最早来黄河口的石油人,转业后就扎进了荒原。赵茶花出生前,父亲就跟母亲商量:“要是生个闺女,就叫茶花,咱重庆的花,耐活,以后不管到啥地方,都能好好长。”
这井队里清一色都是男子汉,突然来了一个漂亮女性,井队一时像炸了锅。不管哪个班上井,都想让赵茶花跟自己的班。赵茶花穿着灰色的工作服,每天都跟班上井,监管施工质量,任何施工细节都逃不过她的眼睛。干完自己的活儿后,她也不闲着,会用棉纱蘸着柴油,擦洗满是原油的下井工具。累了,她就去荒原里采野花,队里的人,也会采来大把大把的野花送给她。荒原上,一年三季都有野花开,赵茶花总是被鲜花包围着。她那简陋的房间里,也总是溢满了花香。
赵茶花不仅性格开朗,还会唱歌,令大家称奇的是,她的脸夏天怎么也晒不黑。可蚊子没饶过她,白净的脸上满是红肿和疤痕。赵茶花20岁生日那天,大家在野外板房里给她过生日。大家高高兴兴的,有说有笑,照相时,赵茶花拿出镜子照了一下,突然哇的一声哭了出来:“看,蚊子把我的脸咬成啥样了!”她的哭泣让所有人心里都不好受,好像赵茶花的脸,就是大家的脸,大家多么想分担掉她脸上的斑点,还原她美丽的容颜,可是,却无能为力。
这时,一直暗恋着赵茶花的“一把抓”王秀城,突然“啊”的一声大叫着冲出板房,在草丛里抡起工衣疯狂地扑打起来。赵茶花走出板房,看到“一把抓”满头大汗的样子,扑哧笑了:“傻不傻啊?”
夏天快结束的时候,赵茶花接受了“一把抓”王秀城的爱。
荒原文化生活单调,上级每隔一两个月,会来放一次电影。为了对付看电影时蚊子的叮咬,每个人都会从路边采一把苦蒿,一边看、一边打。往往电影看了不到一半,就被叮得受不了。等看完电影回来,身上早已被叮出密密麻麻的疙瘩。回到宿舍,只好脱得光溜溜的,相互用艾条烤,用野蒜、薄荷叶的汁液涂抹。蚊子一次次地咬,大家一次次地涂抹,石油人的身体上留下了永久的疤痕。
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荒原里生活习惯了,被蚊子咬惯了。当冬天没有蚊子叮咬时,皮肤竟会莫名地想念那熟悉的刺痒。这种近乎荒诞的思念,何尝不是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恋?当钻机轰鸣惊起又一群蚊子时,我们依然会笑着摸一摸脸上的疤痕,因为这就是石油人最硬核的勋章。
(作者来自胜利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