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9-19 08:10
王 鹏 张翔霞 文/图
今年,是刘佳在哈萨克斯坦过的第9个夏天。没人能说清他到底有多少个身份。经纬公司中原测控公司国际项目部综合录井队队长是他的本职,但在布扎奇油区这片戈壁上,他更像个随叫随到的“救火队员”。
“少个人就转不动了,我多搭把手,大家都轻松。” 他总这么说。可在布扎奇的井场里,这份“搭把手”早已不是偶尔的帮忙,而是哪里有缺口,他就往哪里填。
时间回到2017年春天,刘佳第一次踏上哈萨克斯坦的土地,这一年他32岁。刚来没多久,有次探井施工,录井仪突然死机。当时井深已近目的层,停钻会耽搁工期,不停钻若数据中断,可能错过油气层。仪器工程师恰好回基地办事没在,现场操作员急得满头冒汗。学地质学、和仪器专业不搭边的刘佳蹲在仪器旁,摸出工具包里面的螺丝刀、万用表,还有他自己画的仪器电路图。他先查电源,再测主板,突然停在一个电容上:“试试换这个。”同事递来备用电容,他捏着镊子小心换上,开机后屏幕亮了,数据重新跳了出来。
2020年测井项目扩大,测井人员一时紧张,项目负责人急得转圈。刘佳说:“目前录井任务松闲些,我去顶。”负责人一愣:“你对测井设备熟?”“不熟就学。”那半个月,他跟着测井队老员工学操作,绞车、电缆、井下仪器摸了个遍。一次下井仪器卡了,风大爬梯晃,他系上安全绳就往上爬,下来手磨出血,抹点药膏又去记数据。
从此,他成了项目上的“超级替补”。录井队忙不过来,作为队长的他还顶岗地质工或者操作员;测井队缺人,他有时间了照样顶上去;有次营地厨师生病,他还系着围裙给20多号人做了顿西红柿鸡蛋面,虽然盐放多了,大家却吃得很香。
2021年队里新来了3个哈萨克斯坦小伙子,刚从学校毕业,连录井仪基本操作都不会。甲方催着开工,队里人手紧,刘佳干脆把他们带在身边,手把手教。哈方小伙子阿依别克性子急,有次调仪器参数,没等数据稳定就记下来,结果报错。刘佳没责备他:“这就像烤面包,火大了糊,火小了生,得等温度稳了才行。”他拿笔记本画流程图,手把手地教。如今,3个小伙子成了技术骨干,阿依别克还当了现场队长。每次有新员工入职,阿依别克总向人推荐:“刘佳是最好的师傅,什么都会,什么都肯教。”
2024年项目安全员调离,一时没找到合适的人。得熟井场、懂设备,还得能跟中外员工说上话。刘佳主动接了:“我来吧,我熟悉这里的情况,安全这事儿不能等。”有人劝他:“当队长就够忙了,安全员事儿多。”他摇摇头:“安全是人命关天的事,等不得。”
他给工区内的各井场画了安全路线图,标上应急设备位置,连灭火器压力值都每周查一遍。“非常细心、认真,尽职尽责,任何安全隐患在他面前都躲不过去。”项目部经理牛少亮竖起大拇指。
这些年,他带队施工的数十口井,全是甲方评价里的“优秀”;带出的5个外籍徒弟,个个能独当一面;兼职安全以来,项目没出过一次安全事件。甲方负责人说:“有刘在,我们放心。”
上个月,刘佳回国倒休结束返回哈萨克斯坦那天,阿依别克和几个队员来接他,手里拎着刚烤的馕。刘佳接过馕,咬了一口,香得眯起眼。阿依别克说:“刘队,新井要开了,就等你呢。”
刘佳笑着点点头。他还是那样,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像个不知疲倦的补位手,又像戈壁胡杨,扎下根后就把每寸土地都当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