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生活

“与员工换位思考、把员工当家人、替员工办实事”,马敬朝用一件件实事,成为员工愿意掏心窝子的“自家人”——

把员工放在心上的“自家人”书记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9-19 08:10

于银花 张素军 魏玉鑫/文 王 谦/图

有话愿跟书记唠

50出头的马敬朝肤色黝黑,笑容和善,穿一身洗得略显发白的红工衣,看上去像是个“干活儿的”。对此马敬朝笑言:“咱本来就是普通员工,不过是在管理岗而已。”

在一线员工心里,马书记谦虚随和,干活儿时能跟大伙儿唠到一块,知道谁的活儿累、谁家里有难处;遇上事了找他,不用绕弯子,他不会摆架子,能帮着想办法的绝不含糊,心里有委屈跟他说,也能得到实在的安慰。不是高高在上的“官儿”,是能靠得住、信得过,让人觉得踏实的“自家人”。

厂里在外地设有多个项目部。今年夏天,广东、广西及四川等多地出现暴雨天气,马敬朝时刻关注着天气预报,经常和项目部的经理、书记沟通,让他们“全面排查管网、设备、车辆等状况,备好防汛物资,完善应急预案,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可即使千叮咛万嘱咐,他还是放心不下。有些项目部地处山区,滑坡、泥石流等险情随时可能发生。想到这些,他又拿起电话:“一定要注意员工安全,特别是户外巡线人员,务必做到有备无患。”

对马敬朝来说,员工安全健康是头等大事。厂里开会,但凡提到“以人为本”,他总要多说两句:“‘以人为本’可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细化落地的一件件事。”道理明摆着:员工不安全,队伍不稳定,活儿怎么干?企业怎么发展?此时再谈什么完成生产经营指标,都是空话,没意义。

为此厂里建立了员工健康档案。哪些员工身体有病、什么病、控制得怎么样,档案上清楚,马敬朝心里也清楚。他经常找大家聊天,问问最近身体咋样,有没有不舒服,指标是否正常等。老王在后勤工作,做过心脏搭桥手术,是马敬朝的重点关注对象。两人年纪相仿,聊起健康话题很投缘,每次马敬朝都不忘提醒他“少抽烟、少喝酒”。老王说:“马书记人实在,不拿架,有话愿意跟他唠。”

“不拿架”的马书记心也细。一天,马敬朝到基层走访,发现有位司机脸色不太好,就让他“回去先睡会儿”。司机睡了一觉,神情还是蔫蔫的,马敬朝觉得不对劲:“是不是病了?”赶紧派车把他送到了医院,结果到那就住院了。下午再去看他,嘴歪了,手麻了——原来是突发脑梗。医生说,好在就医及时,不然麻烦就大了。

“解扣”也要讲艺术

身为书记,免不了要为员工做思想工作,马敬朝称之为“解扣”,前提是要清楚“扣”在哪里。这些年他养成了一个习惯:独来独往下基层——不用基层干部陪,自己跟员工聊,不为别的,就是想听真心话。他向大伙儿承诺:“想说啥就说啥,公事私事都能说,而且绝对保密。”有些员工在外部市场,没机会面对面,“那就打电话,不愿意打就在石化通直接留言也行”, 总之沟通渠道完全敞开。有人担心:万一真话也有水分呢?“很正常。”马敬朝说,“有些话可能会夸张,但你可以甄别,咱不能因噎废食。不管真假,有意见就说明他对领导有看法,即使有水分,也可以作为一种提醒或风向,引起警惕。”

马敬朝这样劝告基层干部:“别怕员工讲真话,他能跟你发牢骚甚至拍桌子,说明他还信任你,没把你当外人。一旦他不说了,表面上没事了,不是问题解决了,而是把意见憋在了肚子里。憋久了,直接找上级反映了,那时你就失败了。”为此他还打了个有趣的比喻:“就像两口子过日子,免不了争争吵吵,一旦不争不吵不沟通,离分手也就不远了。”

不过“解扣”也要讲艺术。上个月,一位前线员工给马敬朝打电话,说自己刚下夜班,本该回家休息,领导却不让走,非让参加安全培训考试:“强行占用员工下班时间,这算不算违反劳动法?”听得出,对方正在气头上。马敬朝没直接回答,而是转了个弯:“安全培训保护的是咱自己,领导出发点肯定是好的,如果不是下夜班,这个考试该不该考?你不用现在回答我,要不过两天咱再通个话?”

放下员工电话,马敬朝又拨通了前线领导电话:“不是批评你们,让员工参加培训考试,增强安全意识,这本身没有错。可员工刚下夜班,也需要休息,咱是不是可以灵活点,再组织一次考试?”

事后没两天,那位员工又打来电话:“马书记,没事了,领导调整了考试方式,现在可以考试、工作两不误。”

关注员工的关注

把员工当家人、关注员工的关注是马敬朝的工作原则。有员工抱怨奖金发放不及时不透明,他立刻找人了解情况,发现奖金发放没问题,但是缺公示、缺解释,员工不知情,因此有意见。“今后凡是涉及利益分配的事都要全厂公示,必须让员工有知情权”!以此为戒,马敬朝“敲打”手下干部,“有事千万别瞒,一瞒就有人猜,越猜越往坏处想,公开反而没问题”。

马敬朝人爽快,不爱藏着掖着,提倡无障碍沟通,尤其是领导干部之间。常说家和万事兴,企业也一样,“企业是我们共同的家,如果领导不和睦,干部就会选边站队,‘家’还能好吗?最后受伤的不还是咱自己”?

员工印象中,马书记很少发脾气,一旦发脾气就挺吓人。两年前,有位70多岁的老人找到马敬朝。老人是员工遗属,想报名油田安置房,但需要开具员工死亡证明,可老伴已经故去20多年,去哪个部门开这份证明呢?老人四处求人无果,最后才找到了马敬朝。了解了事情原委,马敬朝不客气地把人事科“熊”了一顿:“让一个老人来回跑,换了是你家人会怎样?必须把老人的事办好!记住做人做事要将心比心,再过10年20年,你我都是退休老人,若被人推来推去,心里啥滋味?”

虽然挨了训,被训的人却心服口服,并由衷地为马书记的“人情味”点赞。“身为管理人员,如何获得一线员工的信任?”有年轻干部向马敬朝请教。马敬朝的回答很直白:“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员工,你希望领导怎么做?答案这不就有了嘛。”

(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