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9-23 08:08
立华
日前,《中国石化报》报道,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紧盯昼夜温差导致的设备与管线隐患,系统制定覆盖设备运行、管线维护、作业环境等场景的9大类37项排查清单,依托周例会推进整改闭环,确保隐患问题发现即解决。这种系统化、常态化的管理,真正将安全责任融入日常生产的每个环节,避免了安全管理的“季节性温差”。
安全管理“季节性温差”的根源,在于责任落实的缺位。许多企业将安全检查视为阶段性任务,高温时严查防火,寒冬时突击防冻,风险高发期临近时仓促应对,之后又恢复原样。对此,企业需建立全员、全过程、全天候责任体系,明确各岗位安全职责,将安全责任细化到班组、个人。通过将责任落实情况与绩效奖金、评优晋升挂钩等举措,确保责任从纸面落到行动。
动态风险管控缺失,加剧了安全管理的“温差”。部分企业的风险排查停留在“模板化”层面,缺乏对季节变化、工艺调整等因素的动态研判。企业应建立风险动态评估机制,结合季节特点、设备工况等实际因素,定时更新风险清单,对高风险环节实施重点监控,确保风险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隐患排查与日常生产“两张皮”,是安全管理效能弱化的关键。不少企业将安全检查当作独立于生产环节之外的任务,未将隐患排查整改融入生产流程,导致同类隐患反复出现、整改效果大打折扣。企业可将安全检查与生产操作深度融合,例如在生产进度汇报时,同步反馈安全状况。通过生产与安全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的方式,让安全责任扎根于日常工作中,减少隐患存量、遏制隐患增量,切实提升安全管理效能。
安全管理容不得半点侥幸与懈怠。唯有以制度刚性替代主观随意,以长效管理替代突击整治,才能构筑起四季如一、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