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境外经营

美国电价持续上涨 电力行业面临多维挑战

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美国平均零售电价累计涨幅达到36%,年均通胀率由1%大幅上升至7%,电力开支在家庭总支出中占比显著提高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9-26 08:41

●赵 华

近年来,美国零售电价持续攀升,已成为影响居民生活与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议题。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按消费价格指数(CPI)电力分项计算,美国平均零售电价累计涨幅达到36%,年均通胀率由1%大幅上升至7%。相比之下,2009年~2020年,电价仅上涨了12%。电力开支在家庭总支出中占比显著提高,成为许多家庭不可忽视的经济负担。

面对电价上涨,美国多个州的政界人士已采取应对措施。例如,新泽西州州长候选人提出进入“能源紧急状态”,印第安纳州设立能源消费者顾问一职,康涅狄格州则通过了降低电费的法案。与此同时,能源系统为满足未来需求正进行大规模投资,相关成本传导效应也在进一步推高电价。

基础设施升级推高投资与成本

为应对电网老化、极端天气频发和新能源接入需求增加等挑战,美国电力行业近年来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爱迪生电气协会(Edison Electric Institute)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所有电力公司投资总额为1340亿美元,到2025年,这一数字已增至2030亿美元,5年间增幅近50%。

这些资本密集型项目扩大了电力企业的资产规模。根据美国电力监管机制,相关投资将计入“费率基数”,即用于计算企业准许收益的固定资产总值。电力公司可据此向监管机构申请调价,以回收投资,并获取合理收益。因此,基础设施投入最终通过电价上涨传导至终端用户,持续形成成本压力。电力基础设施升级在提升系统安全性的同时,也成为推高电价的结构性因素之一。

新兴用电需求增加系统扩容压力

近年来,美国电力需求呈多元化增长态势,主要推动力包括人工智能(AI)数据中心、先进制造业回归和交通电气化等领域。大型AI数据中心年用电量可达到几亿千瓦时,对供电连续性、稳定性和备用容量要求极高,往往需要配备专用变电站和多重备用电源。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及州政府推动制造业回流,重点引入半导体、新能源设备、生物医药等高能耗产业,进一步推高了工业用电需求。这些新兴用电需求不仅扩大了总负荷规模,而且对电网承载能力、响应速度和分布式资源整合提出了更高要求。

能源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北美电力业务主管罗伯特·惠利表示,为了满足新增需求,电力系统需要在发电、输电和配电等环节同步投资,包括新建燃气调峰电厂、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大规模储能系统和高压输电线路等。

分析认为,虽然可再生能源和储能技术进步缓解了部分供电压力,但在系统调节能力、负荷预测精度和市场机制尚未完全成熟的背景下,天然气等传统发电来源仍在尖峰负荷调节与系统平衡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使得电力需求增长与电价水平之间形成较强联动。

气价波动传导至批发电价

燃气发电在美国电力结构中占比显著,尤其在调峰、备用和边际供电方面,燃气机组常作为边际电源直接影响市场出清价格。因此,气价波动对批发电价有直接影响。

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亨利中心基准气价大幅冲高后,近年来虽有所回落,但持续徘徊在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伍德麦肯兹预测称,受全球能源供需变化、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出口规模扩大、发电和工业用气需求增长等因素影响,到2030年,美国亨利中心基准气价将升至4.6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分析指出,虽然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但在储能技术成熟度不足、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有限的背景下,燃气发电未来几年仍将占据关键地位。因此,气价中长期上涨趋势将成为影响美国零售电价的重要变量。

多方平衡成为政策制定者的核心议题

由于电价持续上涨,美国政策制定者和电力行业参与者正面临多维挑战。一方面,公众对电费负担的关注度不断上升,美国多个州政府已通过设立顾问职位、签署降费法案、宣布能源紧急状态等方式回应民意。另一方面,电力系统正处于向清洁化、智能化与分布式转型的关键阶段,投资需求巨大,且部分项目周期长、成本高、回报不确定,短期内难以通过效率提升控制成本。

伍德麦肯兹分析表明,未来几十年,电价上行压力仍将持续。推动因素包括:电力需求多元化扩张、基础设施老化与更替压力、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以及能源市场结构与政策环境不断调整等。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缺乏系统性政策干预与跨部门协调,消费者对电费上涨的不满可能进一步加剧,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信心。如何在保障供电安全、推动低碳转型与控制终端用户成本之间取得平衡,已成为政策制定者和行业主体面临的核心议题。

当前,美国电力市场正处于深度调整与重构的关键期。电价问题不仅关系到居民生活和企业运营成本,而且影响宏观经济稳定、能源安全战略和绿色低碳发展目标。(资料来源:伍德麦肯兹)

( 责任编辑:王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