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9-26 10:20
本报记者 阎茹钰 刘心睿 王福全 曾悦 孙筱 曹海峰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新疆以令人瞩目的跨越式发展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俯瞰天山南北,一个个油气田勇探地层深处“宝库”,一套套现代炼化装置拔地而起,一座座加能站倾情服务各族群众,一个个强基础、促发展的援疆项目落地生根,中国石化服务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结出累累硕果。
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中国石化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服务国家战略、促进新疆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为己任,积极投身新疆“十大产业集群”建设,全力保障能源供应,守护生态环境,用心用情服务人民群众,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贡献石化力量。
能源兴疆
深耕能源沃土,坚持“疆油疆炼疆销”,赋能新疆产业腾飞
“三山夹两盆”的新疆,山山有金铜铁、盆盆有煤油气,是我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在全国能源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曾经,这里只有风沙流动的声音,直到石油人的到来,唤醒了这片热土。
出发,“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1978年,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西北油田一批批青年从青藏高原挥师塔里木盆地,战天斗地、艰苦创业,以满腔热血唱响青春之歌。1984年,沙参2井喜获高产工业油气流,实现了我国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首次重大突破,甩掉了我国“海相无油”的帽子,拉开了塔里木找油大会战的序幕。
前进,“向地球深部进军!”2022年,中国石化“深地一号”顺北油气田基地横空出世,成为世界陆上最深商业开发油气田。目前,顺北油气田已落实4个亿吨级油气区,累计油气产量当量突破1460万吨,完成超8千米深钻井140多口。
如今,中国深度,在这里不断刷新;油气领域技术,在这里不断创新;端牢能源饭碗的底气,在这里不断夯实。2024年,中国石化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怀柔实验室共建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紧扣新疆油气产业实际和发展需求,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科技创新,共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如何让油气资源开发的成果,更好地惠及新疆人民?
多年来,中国石化坚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谋划在疆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驻疆企业一体化优势,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以“疆油疆炼疆销”为主线,统筹推动强链补链延链,全力推进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气销售等业务,进一步夯实新疆作为我国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储备基地和陆上油气战略通道的地位。
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中国石化贯彻落实“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方针,先后在疆发现并投入开发油气田17个,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1.67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387.03亿立方米、生产原油1.77亿吨、生产天然气418亿立方米。
全力提升炼油化工能力。随着新疆原油产能的快速提升,塔河炼化作为中国石化在疆唯一的炼化企业,原油加工能力从建厂初期的3万吨/年增至500万吨/年,再到如今炼化一体化发展,不断满足新疆工业建设和农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要,成为南疆最大的石油加工基地,为新疆打造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注入不竭动力。
倾情提供优质产品服务。入疆以来,新疆石油成品油年经营总量从100多万吨跃升至超400万吨,天然气年销量从零起步攀升至5.66亿立方米,在营加能站增至近500座,服务范围覆盖新疆91.6%的主要交通干道和城镇,为新疆各族群众倾力打造“人·车·生活”综合服务生态圈。
绿色护疆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曾经,“风沙”是南疆的代名词,塔克拉玛干沙尘遮天蔽日,塔里木河萎缩干涸。如今,一场绿色革命正在改写“死亡之海”。
走进塔里木河上游湿地保护区,塔里木河蜿蜒流淌,两岸胡杨生机勃勃,绿洲和水系星罗棋布,绘就了一幅绝美的生态画卷。2018年以来,西北油田累计清退油井105口,全力守护保护区生态环境。
如今,在“沙戈荒”里,太阳能光伏板矩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郁郁葱葱的植被点缀其中,一条条绿色环保的油气生产线在天山南北不断延伸。
多年来,中国石化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扎实开展绿色企业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助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疆。
绿色能源耦合炼油化工——
天山脚下,我国首个万吨级绿氢示范项目——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有了新的应用场景。近55万块光伏板相连成片,生成的绿氢一部分被输送至附近的塔河炼化,进入炼油加工流程,推动炼化企业降碳增绿;还有一部分被输送至天然气分公司库车门站天然气掺氢工业化应用示范项目,助力当地居民和工业用户节能降碳。
中国石化一个个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示范项目,带动了行业的发展,也为新疆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新动能。
科技创新推动绿色生产——
多年来,中国石化驻疆企业加大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推广应用注氮气、注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等绿色开发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扎实推进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开展“无废企业”“无异味工厂”创建,塔河炼化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植树造林助力生态修复——
在厂区井站旁,石化员工接力种植红柳、梭梭树、沙枣,铺设草方格,全力锁住“死亡之海”。西北油田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治理干旱多碱的大漠戈壁,通过稀释盐碱、换土等方式,人工植物成活率提升至87%,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累计绿化面积256.3万平方米,筑起绿色屏障。新疆石油组织员工参与各类生态修复工程40次,完成造林面积36.7万平方米,栽植各类苗木24.47万株。
大爱无疆
助力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并蒂花开”,绘就群众幸福底色
南疆曾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岳普湖县更是深度贫困县,也是中国石化定点帮扶县之一。2013年以来,中国石化先后选派4名援疆干部赴岳普湖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超1.41亿元,实施教育帮扶、产业帮扶、消费帮扶、民生保障等项目近200个。
多年来,中国石化把助力乡村振兴同民族工作、“三援”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产业振兴、教育振兴、消费振兴,推动帮扶地区2020年全部脱贫摘帽。中国石化先后向新疆地区选派7批共30名援疆干部,驻疆企业累计向新疆地区派出干部人才并接收地方交流干部400多人次。
乡村振兴必先振兴乡村教育。中国石化大力开展“集团化、立体式、结对型”教育帮扶,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师资力量和管理水平,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西北油田结对帮扶轮台县阳霞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开展“石化伴学”等系列帮扶关爱活动。塔河炼化结对帮扶岳普湖县也克先拜巴扎镇中心小学,在改善学校硬件的同时,积极打造“春蕾加油站”,帮助困难家庭女童。新疆石油开设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提供营养餐、课外辅导等爱心帮扶。
团结稳定才能谋发展。中国石化驻疆企业积极推动油地融合发展,促进各族干部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谱写了“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和谐篇章。2014年以来,驻疆企业先后向6县(区)23个村派驻工作队。“访惠聚”工作队多次获自治区驻村工作优秀组织单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4年,塔河炼化驻库车市乌尊镇博斯坦村工作队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热心公益,为民解忧。“中国石化光明号”健康快车7次入疆,为近7000名白内障患者送去光明。“沙漠生命快线”十年如一日奔走于大漠之中,累计救治408人。建成183座“民族团结·爱心驿站”、72座“司机之家”、7座“有氧驿站”,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持续擦亮了“党和人民好企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