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生活

坐标:河南信阳

牵挂刻进时光里

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9-29 08:45

郭晓华

去年国庆长假,我们姊妹相约,一起回去看看近十年没有回过的老家。

车窗外的风景,渐渐换上熟悉的稻田,心里像揣着一颗温软的糖,对老家的向往,甜甜地融化。下了高速,远远看见那棵百年老松,还在。树身比记忆里更粗壮,枝桠斜斜伸向天空,像一双苍老的手,捧着碎金似的阳光。

灶屋的烟囱上没有炊烟,门楣上褪色的“丰衣足食”横批,是父亲当年用毛笔写的。“你家正房是高速路的绿化带,全拆了,只剩这两间灶屋了,舍不得丢的东西都在灶屋里。”堂兄专程从镇上送来老屋的钥匙。

我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烟火和陈木的味道扑面而来——是家的味道。

一眼看见父亲的棕色药箱,四个边角磨得发亮,肩带的皮质由于汗水长年浸湿磨损,变得有些发黑透亮,锁扣完好无损,似在诉说一个老赤脚医生奔波十里八乡的半生荣耀。

灶台上的铁锅还挂在斑驳的墙上,锅底结着些许烟垢。每次姊妹六个从各自城市回来,母亲天不亮就抱柴生火,在灶台前一忙就是大半天。即使是盛夏,也要引燃火塘,围上一圈陶罐,土母鸡、焖罐肉,炖得香气四溢。

每次我们拐过最后一道山梁,老松树便映入眼帘,母亲一定站在松影里,蓝布围裙被风吹得鼓鼓的,像只护雏的老鸟,急切地踮脚眺望着我们回来的方向……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灶屋的一角,那摞相册在光影里泛着岁月的气息,温暖和着时光缓缓流淌。泛黄的照片里,我们六个孩子一字排在老屋的松树下,父亲站在身后手扶着大弟,母亲站在旁边笑得温柔。

“小时候你总爱哭。”大姐指着照片,手指轻轻拂过照片里小小的我。小时候晚上闹瞌睡,父亲总是背着我到松树下玩,母亲在后面打着手电筒,光柱在崎岖的小路上晃出温暖的光晕,在这光晕里,我趴在父亲的背上很快睡着了。

那些被时光模糊的记忆,在家人的絮语里渐渐清晰。原来所谓亲情,就是无论走多远,总有人记得你最初的模样。

夕阳西沉时,我们在松树下坐了很久。树影被拉得很长,像一条丝带,连着过去和未来。

原来所谓故乡,从来不是某间屋子,而是那棵树、那些人,是父亲药箱里的温度、母亲灶台上的烟火,是刻在时光里的爱与牵挂。它们像松脂一样,把故乡封存在心底,凝成永不融化的琥珀。

(作者来自西北油田)      

(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