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09-30 08:30
连日来,青岛炼化聚焦装置工艺安全风险防控,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现场排查隐患,强化工艺安全控制措施的合规性和完整性,确保生产安全平稳运行。图为近日,青岛炼化员工在重整装置现场进行隐患排查。刘 强 摄
查什么?
(1)查炼化装置工艺安全控制措施的合规性和完整性。重点关注紧急切断、动设备安全保护、高压串低压防护、化学品聚合风险、安全泄放、高危细分领域(过氧化、硝化、氯化)安全控制、工艺安全事故教训等;
(2)查工艺安全管理。重点关注工艺纪律、工艺防腐、报警管理、联锁管理、盲板管理等是否满足集团公司相关要求;
(3)查典型事故装置的工艺安全风险防控措施,重点检查常减压、焦化及乙烯裂解装置。
“雷霆之势”筑牢工艺安全防线
亮点
镇海炼化一方面通过成立专业组排查工艺安全隐患,加强装置报警管理,减少报警频次;另一方面以智能化盲板管理模块实现“一板一图一票一识别”,还针对典型装置“一装置一策”细化分工,并发动全员自查,多举措筑牢工艺安全防线。
本报记者 卞江岐 通讯员 邹瑾颖
截至9月15日,镇海炼化工艺专业排查组分三批次,以“四不两直”形式深入现场对镇海基地全域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24项,并对相关运行部进行工艺变更抽考,考察操作人员掌握情况。
镇海炼化迅速落实集团公司“雷霆行动”各项要求,成立机动、工艺等6个专业组。工艺专业排查组负责炼化装置工艺安全,全面开展工艺安全隐患再起底、再排查、再整治。他们从工艺安全控制措施的合规性和完整性、工艺安全管理、典型装置的工艺安全风险防控措施三方面入手,深入查找隐患,问题滚动跟踪,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层层落实的责任链条,筑牢装置工艺安全防线。
加强装置报警管理,解决装置异常问题
9月中旬,镇海基地二期20余套装置报警频次显著下降,从上月平均每小时5.8次降至当月每小时3.5次,这是镇海炼化装置报警管理整治的阶段性成果。
“加强装置报警管理,实际上是在解决装置异常问题。”炼油六部常减压渣油加氢区域党支部书记林承朴说。该区域的2号渣油加氢装置是中国石化“十条龙”重点攻关项目,目前各类参数仍在调整,装置酸性水带油报警较多,影响后续分馏产品质量。为此,区域成立攻关小组,通过优化掺炼油种比例、提高反应器温度、改进分馏工艺流程等措施,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经近期专项整治,该装置小时平均报警已下降60%。
小时平均报警数是衡量装置报警管理与处置水平的关键指标。镇海炼化全面梳理报警分级、报警值设置、报警确认处置等内容,系统评估报警类型与装置工艺,厘清报警反应的工艺逻辑,辨别“真报警”“误报警”,并采取增设间歇报警系统、优化报警设定值等针对性措施,从源头做好装置报警管理,使报警数量大幅下降,装置平稳率显著提升。
“一板一图一票一识别”,智能化赋能盲板管理
“自从能在上线生产管理系统中查询盲板信息,工作效率和安全性都提高了!”炼油五部6号加氢装置停工检修盲板组成员王锦涛感慨道。当前6号加氢装置正处于停工检修阶段,需完成260余块盲板的倒盲板作业。如今,在现场进行电子作业票交底时,他可直接调出相关流程图开展风险识别,且盲板相关的每一步操作都会在系统中留痕,责任清晰、状态实时可视,大幅提升了盲板作业管理的安全可靠性。
盲板是装置检修隔离的“生命线”,也是“雷霆行动”专项整治的重点领域,其管理精准度直接关系作业人员安全。针对以往盲板管理依赖纸质台账、信息更新延迟、易出现遗漏的传统模式,镇海炼化推进智能化转型,在生产管理系统中新增盲板智能管理模块。
该智能模块为每一块盲板建立“电子身份证”,盲板的名称、编号、规格、状态、位置等信息在系统中一目了然。通过“一板一图一票一识别”的管理模式,镇海炼化确保每一块盲板的状态可追溯、责任可落实,实现盲板管理“零差错”。
“一装置一策”,聚焦典型装置风险防控
9月16日,烯烃一部2号芳烃抽提装置工艺技术员工徐文在现场检查换热器投用操作规范性时,在二层平台发现有液体从塔中部滴落。他立即向区域汇报,随后组织当班外操与维保人员拆除塔体保温层,确认漏点位置为焊缝泄漏。在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后,团队顺利完成泄压补焊,成功消除一起因焊缝扩展可能引发的高温介质泄漏隐患。
“我们成立腐蚀隐患整治攻坚组,实施‘揭榜挂帅’机制,同时依托‘低头捡黄金’奖励平台,发动全员开展装置自查自纠。”烯烃一部副经理方成介绍。
镇海炼化按照“全面覆盖、深度融合、重点突出”的原则,将常减压、焦化、乙烯裂解等典型装置的检查内容与工艺通用检查要求细化分工、明确责任,下发至各运行部逐条自查。针对排查出的各类隐患,专业部门与各运行部协同跟踪闭环,真正形成“检查—整改—提升”的安全管理良性循环。
HES故事大家讲: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
本报记者 王 冲 通讯员 于世普
9月22日8时许,中韩石化环氧芳烃部工艺技术员易波像往常一样,将一份《预防丁二烯聚合检查表》交到外操人员谭富彬手中。这份表格所列内容直接关联丁二烯装置的安全运行,是高危细分领域的关键管控环节。
自集团公司启动“雷霆行动”以来,环氧芳烃部围绕工艺安全核心目标,坚持“隐患零容忍、管理全覆盖”原则,持续细化管控措施、强化责任落实,不断织密工艺安全防护网。这也让易波深感肩上的责任更重,在日常工作中愈发注重细节把控。
谭富彬利落地背起巡检包,确认可燃气报警仪与对讲机配备齐全后,快步走入装置区。他沿着管线逐一查看设备运行状态,不放过任何异常迹象。在E-201冷凝器附近,谭富彬发现管线盲端压力存在异常,随即通过对讲机建议中控室按预案开展排氧操作。整趟巡检下来,他找出的几处细微风险点均被准确记录,并纳入运行部“发现—上报—整改—销项”的闭环管理流程。
14时,易波拿到一份最新的LDAR(泄漏检测与修复)检测报告。报告显示,精制系统的几处丝口与堵头位置存在轻微泄漏。易波清楚,这些细微泄漏都可能成为引发聚合反应的潜在诱因,必须立即处理,随即带领班组成员赶赴现场。
“注意这个丝口,有极轻微渗漏,但绝不能忽视。”易波一边示范操作,一边向员工讲解要点,“缠绕四氟带时要均匀,力度把控适中,争取一次紧固到位,避免返工。”班组成员配合熟练,如同为管线实施一场精细的微创手术。处理完毕后,他们用检测仪反复复测,直至屏幕上的数值归零。
傍晚时分,装置区逐渐恢复宁静。对环氧芳烃部的员工而言,“雷霆行动”已融入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它体现在每一次认真巡检、每一处隐患整改、每一刻精心操作中,为装置安全生产筑起了一道坚实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