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化报 时间:2025-10-10 07:52
王 聪 张鲁燕
9月24日傍晚,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的大雨刚停,山东淄博石油博山第七加能站内,站经理黄东就弯腰检查码放整齐的化肥袋,指尖划过印有“中国石化红三角”字样的包装,发出沙沙的声响。
“200袋,一袋不少。”他直起腰,掏出手机拨通了电话,“焦大叔,肥都备齐了,今晚就给您送去!”
作为本地人,黄东深知这场秋雨正是果农施“月子肥”的关键。连日来,他挨家致电种植户,从化肥选型到用量计算全程指导,最终敲定10吨订单。
“太好了,还怕雨天路滑你们送不了货呢,要是今晚化肥能送到,明早就能下地施肥了!” 果农焦大叔的话音里满是激动。
挂了电话,黄东立刻联系运输车辆,带着两名员工开始装车。化肥袋沉甸甸的,虽然已经入秋,几个人额头上还是渗出了汗珠。
20时,满载化肥的货车缓缓驶进焦大叔的果园。车灯划破夜空,停在果园旁的空地上。“可把你们盼来了!”焦大叔打着手电筒迎上来。
看到黄东等人搬化肥的身影,他感动地说:“中国石化的服务真是没话说,这么晚还摸着黑送货,太贴心了!”这一夜,10吨化肥不仅滋润了博山的土地,更让“中国石化”的金字招牌在乡亲们心中扎下了根。